安徽出土皮质甲胄 价值或超“金缕玉衣”
14日下午,六安战国墓南墓最后一批外藏室可见文物被全部清理完毕,仅剩下少数被外藏室塌陷泥土掩埋的文物不易取出,包括数把戈在内的兵器等。虽然没有出现前一天发现青铜宝剑这样让人心潮澎湃的宝贝,但是现场的一些随葬品仍然大有说道。
陶器高仿酷似青铜器
14日下午结束南墓外藏室清理后,南墓共出土文物81件,其中共有鼎15件,11件陶质、4件铜质,余下的主要是豆、钫、鑑等不同用途的盛器。
在发掘现场,一件件随葬品被陆续取出,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精美器皿的由衷赞叹。特别是一些体型巨大的器皿,做工非常精美,不仅有着美丽的饰纹,还有着小鹿和其他兽形的各种造型。特别是陶鼎鼎足上一些古朴的、类似人脸谱花纹的装饰造型,不知道采用的是什么工艺烧制,使得整个陶鼎看上去非常像青铜鼎,以至于现场的考古人员也对这种“高仿”水平称奇。
伞或是车马队出行的华盖
此前已经分析认为是伞的随葬品被清理出土,整个看似竹子状的伞柱主体应该是木质的,不知道采用的是什么工艺,让伞柱看起来如竹子外皮般光滑而有光泽。部分没有损坏的伞骨和伞蒙皮等部件也被取出,考古工作者表示将回去进一步分析伞蒙皮是什么材质的。六安市文物局现场指挥汪欣队长初步分析判断,这次出土的伞应该是实用具而非冥具,根据伞的大小来看,可能是用于车马队出行使用的、有着类似华盖这样的用途。
一把小铲质地很神秘
此外,在外藏室大型器皿快要清理完毕时,考古人员在外藏室积水里探摸出一件不大的金属铲引起了他们的格外关注。
由于这把金属小铲没有出现特征状的锈迹,现场几位考古工作者几经辨认,一时也无法确定小铲到底是青铜器还是铁器,甚至还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我希望是铁器!”安徽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李德文对记者说,因为战国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铁器,但是比较少、也比较稀罕,“那时候是铁比铜贵啊,如果这件铲是铁器,意义更重大些。”
墓主人喜欢“组合家具”
在13日的考古中也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在南墓外藏室南侧出土的一些战国俑,头是陶质的,身子却是木质的,整个俑用一个小扣巧妙地连接在一起。
而在西侧出土的一些体积较大的陶方豆、陶圆豆等冥器竟然也都不是整体烧制的,而是分部件烧制好,摆放时再组合在一起的。现场的一位考古工作人员笑着说:“看来墓主人喜欢组合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