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与王阳明朱熹陆九龄的关系

历史典故 2019-11-30 11:13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陆九渊与王阳明都是心学的代表性人物,两个人都对心学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则在陆九渊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心学,两个人都认为“我心即是,宇宙即是我心”,人们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真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下面我们就说一下两个人的关系。

从两个人的思想来说,两个人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性人物,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则是心学的发展人,王阳明将心学发展,并且细致化,并且王阳明受到道家和佛家的影响,在其理论之中加入了这两方面的元素。上将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学说合称为“陆王学说”,可见两个人的学说是师承一脉的。

但是说到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名气与影响,王阳明的名气与影响要远远大于陆九渊,王阳明将自己的学说应用在自己的仕途当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王阳明的用兵可谓是出神入化的,曾经多次带兵剿灭叛乱,可谓是功劳极高,被皇帝追赐新建侯,谥号是文成。王阳明的学说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一带,对这些地方的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王阳明的学说推崇备至,太盐平八郎、李光耀等都奉阳明先生之思想为圭臬。而陆九渊的学说比较的粗陋一些,影响也远远的小于王阳明。

再者陆九渊与王阳明所走的路有一些相似之处,两个人不仅仅走仕途,而且都开坛讲学,积极的宣传自己的学说,并且拥有很多的拥趸者,从这一点上两个人是非常相似的。

总而言之,陆九渊与王阳明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两位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自己学说的实践者。两个人具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也有着不同的地方。

朱熹与陆九渊

南宋时期,的理学有了心学和理学的分歧,并且渐行渐远,虽同属理学,却分道扬镳形成对立局面。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是宋明两代“心学“的代表人物,两人虽都是大学问家,但是因为文学思想主张不同,素来不和。

陆九渊

南宋淳熙年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与陆九渊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找到统一,于是亲自出面邀请朱熹、陆九渊到鹅湖寺碰面,讨论学术问题,为各自的学术展开辩论,历史上称其为“鹅湖之会”。会议之上,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主要辩题是以“为学之方”这个问题上展开的,朱熹强调“格物致知”,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要追求其根源,直到穷尽其道理才可以,并强调“格物致知”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主张为学要多读书、多观察,积累经验,之后加以分析、总结、归纳,最后得出结论。

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他认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世间万物都难离一个“心”字,只要心里清明,万事通晓,根本不必多观察、多学习,只要追求本心就能有好的结果。两人越辩越激烈,都不认同互相的想法,这场辩论持续了三天,最后陆九渊兄弟稍占上风,鹅湖会议也不欢而散。这次鹅湖之会不仅没有让双方意见达到统一,反而让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分歧更加明显。但是通过心学和理学双方的辩论促进了理学和宋代文学的发展,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陆九龄 陆九渊

陆九龄是心学的主要开创人之一,著有《复斋文集》,所以人称复斋先生。陆九渊是陆九龄的弟弟,在家老幺,开创了心学,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世称存斋先生。接下来,详细的说一下陆九龄、陆九渊两兄弟的故事。

陆九龄和陆九渊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陆贺一直很喜欢研究典籍,因为学识渊博,很受乡里人尊敬。陆九龄和陆九渊从小都很聪明,在父亲和兄长的耳濡目染下,都很喜欢学习、看书。陆九龄年纪稍大点的时候就被送到郡里去学习,无论是诸子百家、卜筮、还是阴阳等其他知识,小陆九龄都有所涉猎。读书以博见长。

而陆九渊相反,虽然小陆九渊也很好学,但是他的好学不在于博览,不在于看很多书,而善于思考上,对于一个不懂的问题,有追根寻底的优良品性。三、四岁时,他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父亲只是笑笑并没回答他,也许是觉得陆九渊还太小,给他解释了也不懂。但是较真的陆九渊,没弄明白很不甘心,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后来他读书更是孜孜不倦,经常能在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陆九龄、陆九渊受其父亲影响都爱好讲学,后一起创立了心学,在民间流传,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