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派的鼻祖是
历史典故 2022-06-09 11:17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分别有何特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01花间词派: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01、鼻祖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当然温庭筠和韦庄也擅长唐诗。而宋词实际也奉温庭筠为鼻祖,但是宋词却发展壮大,并脱离了温庭筠的局限,发展拓展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温庭筠
不过最直接传承温庭筠的应该是晚唐五代期间的花间词派。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02、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花间词派人物形象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花间词派
03、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摘选:
1、孙光宪喜欢写女道士:
女冠子·淡花瘦玉
五代:孙光宪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束,佩琼文。瑞露通宵贮,幽香尽日焚。
碧纱笼绦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第一段:写女道士的妆束和她所处的幽静环境。“瑞露”、“幽香”,充满了仙气。第二段:头二句写其作法时的模样:碧纱绎节,黄冠浓云。尾二句写她可与真仙同群。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束,佩琼文
孙光宪较好的抒情词。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2、五代的李珣这首带有民歌风格的词还是不错的。
南乡子·乘彩舫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
03、五代牛希济写人物相思之作: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02花间词派产生背景01、花间词派自然还是承袭于温庭筠、韦庄的婉约派手法。
虽然他们追随温庭筠之风格手法,但是却难以达到温庭筠及韦庄的深度。当然也无法同后世北宋的词派相比较,但是花间词派却起到一定的继承和影响作用。对后世北宋诗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选材也非常的狭窄,形成的原因,也是因为唐末到五代,军阀混战,百姓朝不保夕,文人们也仕途上无所建树,朝代更迭也让大部分文人无法适从。
这个时期的文人虽然没有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放纵,但是情形却是差不多。
02、唐末五代是一个藩镇割据、中原大乱的时期。
当时大江南北、太行东西,大小军阀由割据变成轮流把当朝皇帝推翻或者杀死继而自己称帝,即所谓“五代十国”。
既然如此,为什么此时的词作不反映中原战乱而歌咏灯红酒绿的旖旎风光?原来此时中原虽乱,却并非全国如此。
由于交通不便,处于巴山蜀江怀抱中的四川成都,和受大江保卫的江南,却象两个沙漠中的绿洲,没有受中原战火的波及。
因此,西蜀和江南两个小朝廷,却可以暂时过苟安的太平日子。早在唐末各地藩镇跋扈、时有内战的时期,西川和江南的豪家贵族,却能过着轻歌曼舞,浅斟低唱的生活。
03、历史上长期动乱的朝代往往文人们就会出现几种选择:
将自己拔高到陶渊明层次,归隐。
不再关心时局,而是专注于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比如南北朝时代就出现了大量研究文化历史及博物学的学者型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放纵于山水之间,不问世事,只游山玩水,或者挥毫泼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
纸醉金迷,对于时代的失望到绝望,有些就开始流连或者向往于闺情和风月场合,并大量用写艳情缛文这类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绪。
所以花间词派产生也许更倾向于第三种原因吧?
03花间词派和北宋婉约派的区别花间词派风格和北宋婉约派风格类似,又是继承于温庭筠,早于北宋词派形成,所以一般人认为婉约派就是花间词派的延伸和发展。从广义上看是这样的,但是从狭义上看。
01、花间词派和婉约派两者实际是有一定区别的:
北宋的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李清照如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所以从传承上尤其到了李煜已经完成不同于花间词派选材和表现手法了。风格虽然还是婉约的音律,但是选材更为广泛了。这些可以从晏殊、秦观和李清照的代表作品看出其主要转折。
脱离了那种花间词派:只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的局限。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02、唐代的温庭筠是词的鼻祖,其格律风格是肯定影响到五代花间词派和宋词的。
花间词派只是追寻温庭筠的步伐,但是没有完全跳出其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的局限,但是最终奠定宋词基础的是李煜,他对宋词的影响更大。
婉约派和豪放派区别:用不太准确的形容话,就是前者类似于现代歌曲中爱情、思念、思乡、思亲人这类用含蓄表达手法的歌曲,后者则是可以理解成励志、壮怀激烈、军旅歌曲。
花间词派则是类似那种带点很“艳”很直接的歌曲风格。(自行脑补)。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04诗词分为多样化,无论是哪种,都是我们富贵的文学遗产。诗词的多样性,不论哪个派别,从社会的多角度、多方位构成了多维立体的诗词体系。
对于花间词派的观点个人只是从文学艺术角度来分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待它还是有一定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古代诗词作者:有的专注于写田园,有的专注于写边塞,有的专注于写女性闺情,有的专注于写人物,有的专注于写景,有的专注于爱国等等,
这些都是一个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恰恰这些一个时代中从上到下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描绘了另一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相思和声色在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而且花间诗派从另个角度来看,他们的作品也是忠实记录者。
虽然花间词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花间词派也是被历代文学家们所认可的,不认可的部分只不过是那些没有太大价值、没有新意的作品。
虽然到了现代社会,大家相对宽容多了,我们只是可以宽容的允许存在,但是不代表认可。
比如当代的文学非主流,一些低俗的文学作品,一些过于追求刺激的文学作品,一些过于追求穷奢富侈的文学派系。
01花间词派: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01、鼻祖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当然温庭筠和韦庄也擅长唐诗。而宋词实际也奉温庭筠为鼻祖,但是宋词却发展壮大,并脱离了温庭筠的局限,发展拓展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温庭筠
不过最直接传承温庭筠的应该是晚唐五代期间的花间词派。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02、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花间词派人物形象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花间词派
03、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摘选:
1、孙光宪喜欢写女道士:
女冠子·淡花瘦玉
五代:孙光宪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束,佩琼文。瑞露通宵贮,幽香尽日焚。
碧纱笼绦节,黄藕冠浓云。勿以吹箫伴,不同群。
第一段:写女道士的妆束和她所处的幽静环境。“瑞露”、“幽香”,充满了仙气。第二段:头二句写其作法时的模样:碧纱绎节,黄冠浓云。尾二句写她可与真仙同群。
淡花瘦玉,依约神仙妆束,佩琼文
孙光宪较好的抒情词。此作的抒情特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写景之笔,来抒发炽热的惜别留恋之情。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2、五代的李珣这首带有民歌风格的词还是不错的。
南乡子·乘彩舫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
03、五代牛希济写人物相思之作: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02花间词派产生背景01、花间词派自然还是承袭于温庭筠、韦庄的婉约派手法。
虽然他们追随温庭筠之风格手法,但是却难以达到温庭筠及韦庄的深度。当然也无法同后世北宋的词派相比较,但是花间词派却起到一定的继承和影响作用。对后世北宋诗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选材也非常的狭窄,形成的原因,也是因为唐末到五代,军阀混战,百姓朝不保夕,文人们也仕途上无所建树,朝代更迭也让大部分文人无法适从。
这个时期的文人虽然没有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么放纵,但是情形却是差不多。
02、唐末五代是一个藩镇割据、中原大乱的时期。
当时大江南北、太行东西,大小军阀由割据变成轮流把当朝皇帝推翻或者杀死继而自己称帝,即所谓“五代十国”。
既然如此,为什么此时的词作不反映中原战乱而歌咏灯红酒绿的旖旎风光?原来此时中原虽乱,却并非全国如此。
由于交通不便,处于巴山蜀江怀抱中的四川成都,和受大江保卫的江南,却象两个沙漠中的绿洲,没有受中原战火的波及。
因此,西蜀和江南两个小朝廷,却可以暂时过苟安的太平日子。早在唐末各地藩镇跋扈、时有内战的时期,西川和江南的豪家贵族,却能过着轻歌曼舞,浅斟低唱的生活。
03、历史上长期动乱的朝代往往文人们就会出现几种选择:
将自己拔高到陶渊明层次,归隐。
不再关心时局,而是专注于进入学术研究领域,比如南北朝时代就出现了大量研究文化历史及博物学的学者型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放纵于山水之间,不问世事,只游山玩水,或者挥毫泼墨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
纸醉金迷,对于时代的失望到绝望,有些就开始流连或者向往于闺情和风月场合,并大量用写艳情缛文这类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绪。
所以花间词派产生也许更倾向于第三种原因吧?
03花间词派和北宋婉约派的区别花间词派风格和北宋婉约派风格类似,又是继承于温庭筠,早于北宋词派形成,所以一般人认为婉约派就是花间词派的延伸和发展。从广义上看是这样的,但是从狭义上看。
01、花间词派和婉约派两者实际是有一定区别的:
北宋的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李清照如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所以从传承上尤其到了李煜已经完成不同于花间词派选材和表现手法了。风格虽然还是婉约的音律,但是选材更为广泛了。这些可以从晏殊、秦观和李清照的代表作品看出其主要转折。
脱离了那种花间词派:只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的局限。
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02、唐代的温庭筠是词的鼻祖,其格律风格是肯定影响到五代花间词派和宋词的。
花间词派只是追寻温庭筠的步伐,但是没有完全跳出其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的局限,但是最终奠定宋词基础的是李煜,他对宋词的影响更大。
婉约派和豪放派区别:用不太准确的形容话,就是前者类似于现代歌曲中爱情、思念、思乡、思亲人这类用含蓄表达手法的歌曲,后者则是可以理解成励志、壮怀激烈、军旅歌曲。
花间词派则是类似那种带点很“艳”很直接的歌曲风格。(自行脑补)。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04诗词分为多样化,无论是哪种,都是我们富贵的文学遗产。诗词的多样性,不论哪个派别,从社会的多角度、多方位构成了多维立体的诗词体系。
对于花间词派的观点个人只是从文学艺术角度来分析。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待它还是有一定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古代诗词作者:有的专注于写田园,有的专注于写边塞,有的专注于写女性闺情,有的专注于写人物,有的专注于写景,有的专注于爱国等等,
这些都是一个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恰恰这些一个时代中从上到下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描绘了另一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相思和声色在任何时代都是存在的,而且花间诗派从另个角度来看,他们的作品也是忠实记录者。
虽然花间词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花间词派也是被历代文学家们所认可的,不认可的部分只不过是那些没有太大价值、没有新意的作品。
虽然到了现代社会,大家相对宽容多了,我们只是可以宽容的允许存在,但是不代表认可。
比如当代的文学非主流,一些低俗的文学作品,一些过于追求刺激的文学作品,一些过于追求穷奢富侈的文学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