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明朝时期的太医制度 太医有没有机会能够刺杀皇帝

历史典故 2022-06-19 05:24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太医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序言:

  太医院署,建于明之永乐年间,在闲东软天监之南西向门三对,门有照壁,朱色,立额黑漆“太医院三字政门左右,环以群房,为门役住所左为土地祠,北向,右为听差处,南向听差处东北闻有井一、元二、门三、左右旁门二。——《太医院志》

  上文是《太医院志》记载的有关明朝太医院的内容。在明朝太医院是的御用医院。虽然不参与国政大事,但是太医院的地位还是蛮高的,是一个正三品机构。如果御医医术高超,同样会被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

  作为皇帝的私人诊所,一旦皇帝有什么头疼脑热就会让御医来诊断。看到这里你不免会产生疑问,御医会不会借机谋害明朝的皇帝呢?我的答案是“不会的”。因为从开始就建立了一套太医院医官选拔制度,明朝的御医即没有机会,也没有动机,谋杀皇帝。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明朝的太医院和医官的选拔制度。

  太医院

  一、明代太医院

  明朝的太医院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在中国历史上不止明朝一个朝代,设有太医院。从夏商周时期就有类似于太医院的机构存在,只不过它们时间比较久远,难以考证罢了,下面这张图是我整理的从到明朝,太医院的发展演变顺序:

  注:资料来源于《历代官职表》

  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已经在南京设置了类似于太医院的机构。当时称为太医监并不叫做太医院,人员构成为“提举,从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七品;医学教授,正九品”——《》。

  1、太医院的职官

  在人员构成方面,明代太医院主要由三类官员构成分别为正官,属官和职官。正官是太医院的主管官员,而属官则是一些负责具体的文案和内部管理事务的官员。职官则是具体负责看病、抓药、采购等事务的官员。

  与其他朝代相比,明代太医院的设置更加精简、职责划分非常明确,使得明朝的太医院无论是看病抓药,还是处理行政事务方面,都非常的高效。

  根据《明史》的记载,太医院有医博士2人,助理博士3人,医生280多人,学生120人。除此之外还有负责按摩御医140多人,按摩生100多人。而且明朝还设置了很多医学校,这些学校的博士和学生加起来总共有670多人。

  太医院,旧制,院使一员,院判二员,吏目十员,御医十员,惠民药局、生药库大使、副使各二员,连医士共止一百一十员名,略及至崇補元年,官医共计五百三十三员名。——《明史·百官志》

  影视作品中的御医

  2、太医院的职掌

  往大了来说,明代太医院主要有两个大的职责。第一个职责就是负责宫廷内部的医药事务,比如给皇帝看个病、给皇后抓个药。第二个职责就是管理全国的医学行政事务,看医院是全国医学的行政总机关。各个地方的医馆、药铺、郎中在一定条件下都要受太医院的管理。

  它的具体职责如下:

  ①负责皇室医疗。

  在宫廷内部太医院主要负责皇帝、皇后、、太子、皇子等皇族的医疗保健事务。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的皇亲国戚,如果身体有有恙的话,也是由太医院负责诊治。旧止一员,后以医士年深考升,不拘定员。在外于本院,及各差供事。——《明史》

  ②皇帝出巡期间,太医院随从侍奉。

  在明清两朝皇帝都有出巡的惯例,比如在时,帝和帝都有下江南的习惯。因为,明清两朝都以北平为首都,皇帝下江南难免出现。为此明清两朝在皇帝出巡期间,一般都要求太医院随从侍奉。对于随从人员的具体数量有过这样的要求“太医院堂上官二员,御医二员,生药库官一员,医士摘选三分之二,吏三人”——《明史》

  ③、向全国各地派遣医官

  因为太医院同时也是全国最高的医药行政机构,全国各个省份的医药事务都是由它负责的。在明朝时太医院派遣医官最多的地方是各地的府、县以及边关,的官邸。太医院派到地方的医官,在明年年底还要接受考核,考核合格的会进行表彰和升迁,考核不合格的就会被罢免。在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岁终会察其功过,而殿最之,以凭黜陟”——《明史》

  ④负责医药物品的采购。

  太医院作为皇宫内治病救人的机构,肯定需要一些药材。购买药材就是太医院的一个重要职责。下图是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的,太医院采购的药材清单:

  注:数据来源于《明史》

  太医院印

  二、太医院的选任制度

  太医院的选拔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毕竟太医院是给皇帝看病的机构。在关键时刻关系到皇帝的生命安全。所以明朝在太医院招生和选任方面要求极为苛刻,一旦被太医院选中,福利待遇是非常高的。太医院医生的待遇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四五品官员的待遇。一般的士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入太医院成为御医:

  途径一:世袭医官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的孩子会打洞。有很多太医院的御医,都把自己的医学知识传授给他的儿子。在这种言传身教之下,医学知识得到世代延续。在明朝有很多连续三代,四代甚至超过五代,连续在太医院担任御医的例子。史书记载:方伎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明史》

  之所以很多人能够世代在太医院任职,是因为明朝对工匠、医药等行业进行严格的限制。一般人来说,从医或者是木匠,这些工作一般是不允许随意更换的。也就是说家里如果有父辈从医,那么它的子孙后代都要干医生这个行业。具体规定如下:

  凡从事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音乐等艺术领域之人,“礼部要务知,以凭取用。——《明史》

  御医诊脉

  途径二:征召和举荐

  在我国古代一些浪迹江湖的郎中,如果名望很高的话,就可以通过皇帝的征召,进入中央成为御医。还有一些在各地的医学世家,也可以通过地方封疆大吏的举荐进入中央的太医院。在我国古代,征召和举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征召:征召是指皇帝通过他的权威,直接从民间选拔能人让其担任官职。一般来说,皇帝从民间征召的大多数是一些“”。比如皇室成员如果身得重病,皇宫中的御医难以医治的话,皇帝就会从民间征召一些神医进入太医院。

  举荐:举荐是指地方官员,把地方一些德高望重的医生举荐到中央,如果能够通过考核就可以直接进入太医院担任御医。从本质上来说,征召是一种从上往下的选拔方式。而举荐是一种从下往上的推举方式。

  途径三:捐纳买官

  这种选拔方式一般是比较少见的,在一些盛世时期,比如洪武之治,永乐之治和仁宣盛世,基本上不会出现捐纳买官的现象。但是在一些比较不景气的年代,比如爆发蝗灾,涝灾和农民起义时,明朝政府的财政就会比较困难。为了筹集资金赈灾、镇压农民起义就会卖官鬻爵。比如在嘉靖31年,明朝政府竟然明码标价买卖官职:冠带医士纳银五十两、马以二匹、外贴银四两,授本院吏目。——《明史》

  “阴阳、医生、僧道、吏典照例纳粟,免考入选。各以多寡为差,俱用为赈饥之备仕宦子孙、良家子弟纳银六十两者起,送入选免考。”——《明史》

  太医院

  三、太医院主治科目划分和医官分布

  太医院的主治科目是非常多的,基本上现在医院的很多分科,比如口腔科、眼科、针灸科,都可以在太医院找得到类似的主治科目。太医院主治科目的划分还是非常完善的。从一般的头疼脑热到大型的外科手术,太医院都能覆盖的到。

  太医院主要科目如下图所示:

  注:数据来源于《明史》

  太医院每天日夜都有人值班,而且他们值班的地点分布在京城内外。特别是在皇宫内,太医院值班的地点非常多。设置这么多值班人员和值班场所,就是为了防止发生紧急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是皇帝,在皇宫内活动时有可能随时出现身体不适,太医院设置的这些值班场所,可以就近对皇帝进行救治。

  太医院具体的值班地点如下图所示:

  注:数据来源于《明会要》

  御医

  四、明朝防止御医毒害皇帝的措施

  在古代,御医和皇帝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如果再不发生战争或者宫廷政变的情况下,最有可能要了皇帝命的就是御医。因为皇帝一旦生病首先就会想到的是御医,在御医诊断以后还要按照御医的方子去抓药。在这个环节当中,御医是最有机会来毒害皇帝的。为了阻止御医毒害皇帝,明朝采取了很多的措施:

  1、院使、御医、内臣三方共诊

  为了防止某个御医和皇帝有过节,趁机毒害皇帝。明朝规定:如果要想给皇帝治病,必须由多方组成一套班子来共同负责。一般来说这一套班子里有三个人构成,分别是太医院的院使、太医院的御医和皇帝身边的内臣。而且这三个人之间相互监督,无论缺少哪一个人,整个流程都无法实现。他们的具体职责如下:

  御医负责诊断。在太医院有负责治疗不同疾病的御医。如果皇帝生了病,就是由这些御医负责具体诊断。一般来说,皇帝的病一般会由数名御医共同诊治。

  院使负责监督。院使作为太医院的行政长官,主要负责监督的职责。在御医给皇帝治病的过程中,院使要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什么不对劲儿,就会要求御医中断诊治的过程。

  内臣太监。皇帝身边的太监则负责尝试药物。太监的责任就是为了防止院使和御医合谋毒害皇帝。如果太监再尝试了药物以后没有任何中毒的反应。皇帝就会服用这些药物。

  史书中的御医

  2、药房的监督

  一般情况下,御医给皇帝开方子去抓药的时候,药房的医师需要对药方先进行审核,如果发现什么可疑的情况就会退回。比如药方里如果出现砒霜,这样的剧毒物质,药房就会先问明情况,然后才给予药物。药房这一监督在整个给皇帝治病的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明载:其不系世业精通医术者,听其应试,试高得入籍。而汰其世业不通者,无令冗食”——《明史》

  3、皇帝恩威并施,发消御医犯罪动机

  为了打消御医犯罪的动机,明朝的皇帝给予御医非常高的待遇。首先来说他们的俸禄非常高,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御医不会因为缺钱而铤而走险,一般来说他们的待遇可以赶得上一个在京的四五品官员。除此之外,明朝还每年都会给御医一些津贴。这些津贴养活御医一家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方面,如果皇帝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御医有犯罪的行为。那么皇帝对这名予以肯定是不会手软的,即使不会大卸八块儿,估计也得凌迟处死。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警示其他御医,要以此为戒,不要铤而走险。

  朱棣

  结束语: 在完善的机制和恩威并施之下,御医想要谋害皇帝是非常困难的。

  明朝的太医院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基本上是做到了滴水不漏。在明朝276年的历史当中,只有一位皇帝好像是被御医给毒死了,他就是。在皇帝去世以后,明光宗即位,他当了数十年的皇太子,结果即位以后不到一个月,就因为吃了红丸中毒驾崩了。至于这个红丸是不是御医呈上来的,现在还不好考证。

  除了明光宗这个倒霉皇帝以外,明朝其他的皇帝都没有因为御医而丧命。这说明明朝在这方面的防范措施还是比较到位的。首先御医的福利待遇非常高,他不缺钱花。其次各方面的机制做到了滴水不漏。即使御医想要毒害皇帝,他也很难找到时机。所以说御医不会挺而独走险做这种掉脑袋的事情。

  本文参考资料如下:

  《明史》

  《明会要》

  《明太祖实录》

  《太医院志》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