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除了踏青墓祭还有哪些传统习俗 北魏时期插柳成风

历史典故 2022-06-19 05:24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对的传统习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这说的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清明处于每年仲春与暮春之交,此时万物洁齐、方兴未艾,一派之象,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然清明节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它兼具自然与人文,蕴含精神信仰与礼俗。

  清明节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作为节气,原是为了提醒耕种,因而也流传出“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类农谚。随着时代不断更迭,加之自古传承的祭祀文化,清明节墓祭的习俗渐渐被全国通用。据《礼经》载,以前南北文化差异大,北方不曾有清明墓祭之礼,直至唐代南北文化融合,方扩展至全国。到了宋元时期,因清明节与寒食节日子相近,便渐渐融汇了寒食、上巳的禁火冷食和郊游扫墓的习俗,甚至逐渐取代寒食节。先辈们常于此时行春祭礼俗,清明节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祭祖节日,形成了礼祀先祖、慎终追远的文化传承。

  因而流传至今,清明节广为人知的两大习俗,自然是踏青与墓祭。踏青习俗由来已久,至唐宋尤盛,《》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人们常常趁着盎然春色踏青散心,也诞生了许多文人骚客笔下的快意清明,如程颢《郊行即事》中“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一句,便一改许多人心中对清明节墓祭悲凄的刻板印象。而墓祭更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古时人们或有整坟扫墓,或有祠堂祭祖;如今多是前往墓园除草献花,整新碑墓,表达追思与尊崇。

  其实,除了这两大传承至今的传统礼俗,古时清明的习俗还有许多。

  插柳。中国民间常有插柳戴柳的习俗,相传有三种起源。一说插柳是为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因杨柳生命力旺盛,年年插柳,处处成荫,以此赞扬神农氏的授农之恩,祈求年岁丰收富足。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于是有些地方的人们常插柳于檐下以报天气。另一说是插柳戴柳能够驱辟邪,古代北方常称清明节为“节”,正是百鬼出没之时,又因受观世音手持柳枝沾水的影响,人们便将柳条视作驱鬼辟邪的圣物,称其为“鬼怖木”,于清明柳枝抽芽之时插柳戴柳以驱鬼祟。

  北魏贾思勰便在《齐民要术》里写道:“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还有一说是为纪念春秋时期名士。介子推因不愿受封赏,携母归山,为表志节被活活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成为一段佳话。次年亲率群臣上山祭拜介子推,却惊奇地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竟然,当即赐名为“清明柳”,并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表追思。自此,群臣百姓为纪念介子推纷纷效仿,逐渐相沿成风。

  如今荡秋千已然成为儿童休闲玩耍的一种游乐设施,但在古代却也是清明节习俗之一。早在五代时王仁裕便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载道:“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那时的秋千已成为宫中女眷的“玩具”。到了,宰相《寒食日过龙门》一诗中也有描写:“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更表明荡秋千是寒食节(即清明节)的一大习俗。

  蹴鞠类似于现在的足球,古代北方常在清明节开展蹴鞠比赛,曾是北方最喜爱的清明风俗之一。也曾在《清明二首》中写道“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每逢清明踏青时节,天朗气清,东风借力,放风筝便是一项十分悠闲轻松的活动。白天人们趁着踏青郊游放风筝,据闻剪断牵线使风筝随风飞走,能够除病消灾;夜里就在风筝上挂满彩色的小灯笼,远远瞧去如同繁星闪烁,恰似“神灯”,以此寄寓美好的希望。

  《左传》中最早对斗鸡有了记载,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唐代时,斗鸡,甚至连都十分喜爱。

  如前文所言,清明节渐渐囊括了寒食节的习俗,即禁火和吃冷食。据民间传说这也源于介子推刚烈焚身的故事,然《周礼》早有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此为更早时期流传下来的“改火”旧习。因仲春时节天干物燥,天雷也极易引发山火,于是人们便要行祭祀、灭火种,即“禁火”,期间人们不得取火烹煮食物,只能吃准备好的熟食,即吃冷食。

  虽说清明节诸多习俗流传至今只剩踏青、墓祭最为通行,插柳、蹴鞠等有趣的活动逐渐被人们遗忘弃用,但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扫墓祭祖的好时机,也让快时代的人们能够忙里偷闲、亲近自然享受春天,“天人合一”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参考资料:

  《清明节》《寒食节》《清明节习俗》《清明节礼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