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兵变的目的是什么 仅仅是为了杀杨贵妃那么简单吗

历史典故 2022-06-19 05:25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今天奇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叛军一路,次年攻破潼关,在长安已经无险可守的情况下,等人仓皇逃往蜀地,结果在马嵬驿遭遇兵变,宰相等人被杀,杨贵妃亦被逼死。那么,“马嵬驿兵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逼死杨贵妃吗?一定程度上的确如此。

  “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马嵬驿兵变”杨国忠等人被杀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长安门户大开,已经无险可守。

  六月十三,唐玄宗带领杨贵妃姐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等从延秋门出发,连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和皇孙都弃之不顾,仓皇逃离长安,一路向蜀地逃窜。

  六月十四,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太子发动兵变,先在马嵬驿西门杀死杨国忠,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又杀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夫人、秦国夫人。

  之后,士兵包围驿站,唐玄宗命令士兵撤走,陈玄礼则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唐玄宗本不忍,后在京兆司录参军韦谔和等人的劝说下,最终将杨贵妃赐死。

  杨国忠不仅祸乱朝政,而且与太子李亨矛盾极大

  杨国忠本名杨钊,乃是杨贵妃的族兄,其早年较为落魄,虽说出身弘农,但因年轻时放荡无形、嗜酒好赌而遭到亲族鄙视。在杨玉环得宠之后,杨国忠这才开始飞黄腾达,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升任宰辅高位,且身兼四十余职,一度。

  杨国忠

  然而,杨国忠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不仅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而且极为,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而且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导致天下怨声载道。而且,“安史之乱”的爆发与杨国忠和安禄山的矛盾不无关系,而这想必也是安禄山起兵时以“杀杨国忠”为口号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太子李亨等人与杨国忠的矛盾同样极深。早在开元十六年(738年),太子被废杀之后,宰相曾极力推荐之子寿王为储君,之后虽然李亨被立为太子,但李林甫和李亨之间的矛盾却就此爆发,双方明争暗斗不断,而当时的杨国忠便是李林甫的忠实党羽,积极参与陷害太子李亨的活动。

  李亨

  在李林甫死后,杨国忠逐渐大权在握,而他仍然是太子李亨的死对头。历经多年的明争暗斗,杨国忠与太子李亨之间的矛盾极深,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太子李亨主使发动兵变,目的就是为了趁机铲除杨氏集团

  太子李亨先后与两任宰辅的斗争,导致他能够借助的外力并不多,因而他的太子之路可以说极为艰险,甚至可以说是,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导致他后来对宦官等人极为重用。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则让太子李亨看到了翻身的机会。

  当时,唐玄宗避乱出逃,全部队伍大约有3000多人,而光是殿后的太子李亨的后队人马就有2000人,其中便包括了中的精锐部队——飞龙禁军。而太子李亨的儿子广平王和建宁王李倓则担任着出逃队伍中的“典亲兵扈从”,这显然给太子李亨发动政变夺权制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六月十四,逃亡队伍到达马嵬驿,禁军将士因为饥疲劳顿,早有不逊怨言,这给太子李亨提供了有利机会。在与亲信密定之后,太子李亨便派心腹宦官说服了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陈玄礼也认为杨国忠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自然表示同意,兵变就此爆发。

  李亨作为“马嵬驿兵变”的主谋,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摧毁杨氏集团,而杨氏家族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则是源自于杨贵妃的受宠,因此杀死杨国忠之后再逼死杨贵妃,便也就顺理成章了。而对于发动兵变的禁军,包括仍然忠于唐玄宗的陈玄礼来说,既然已经杀死了杨国忠,自然也不能继续放任杨贵妃留在唐玄宗身边,因此兵变一旦爆发,杨贵妃便已经是必死无疑。

  因此,从摧毁杨氏集团的角度来讲,杨贵妃作为杨氏集团的核心人物,说“马嵬驿兵变”的主要目的是逼死杨贵妃,也没有错。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