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汉时期的谶纬思潮究竟是什么?

历史典故 2022-06-19 05:25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秦汉。

  在我国古代秦汉时期,兴起了一种谶纬思潮的文化现象。谶纬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它发展于西汉而成型于,并且,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谶纬思想一直是社会的主流思潮。

  谶纬思想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学、儒教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接下来,我们将从谶纬思潮入手,一起来认识谶纬思潮在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并进一步展开探讨谶纬思潮对儒学发展成儒教的影响。

  儒学的地位及儒学与儒教的区别

  包含儒学在内的国学文化的现代地位

  随着我国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不断加大,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了文化自信、彰显大国风韵的一个必然要求。在现下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回归的大思潮中,国学热也随之兴起。按照有关学者给出的定义来看,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实际上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先秦之前包括儒学在内的学说为主,二是秦汉之后以儒释道三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再加上清华国学院的定义,弘扬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古人的思想中,汲取智慧的结晶,从而为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儒学的古代地位及儒学与儒教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由于汉武帝奉行“,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学逐渐成为了古代中华文化中占比最大的一个学术流派。不过,就儒学和儒教之间而言,还是存在较大区别的。简而言之,其关系就同和的联系一样,并不能等同视之。因为,“儒学”更多的偏向于学术政治的领域,但“儒教”却已然披上了宗教化的外衣,逐渐成为了精神信仰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儒学形成儒教的特征和主要原因

  那么,何为“儒教”呢?简单来讲,按照常理说,儒家虽然尊崇三代之治,但却未曾将“偶像”神化。然而,自东汉以后,儒学家建立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儒学神格体系,即尊崇、周文王等人物为“圣”,并将大肆神化。如孔子的降生是因为其母入夜梦见麒麟降临,故而有感孕育出了孔子,更有甚者,还有部分儒学家将孔子视作黑龙之子等等。

  总之,儒学变为儒教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宗教中所普遍存在的“神格化”现象。然而,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角度来看,儒学之所以能够逐渐演变为宗教化的儒教,主要也是受到了秦汉时期谶纬思潮的强烈冲击和影响。那么,谶纬思潮作为古代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究竟是指什么呢?

  谶纬思潮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现象?

  谶纬思潮是什么?

  首先,谶纬思潮实际上是指两种不同形式的文献,即“谶书”和“纬书”。所谓谶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预言体裁的图书,其主要作用基本上就和求签所得的谶语一般。诸如在由负责编纂的《·总目提要》中,就曾对谶书作出过这样的解释:谶者,多为诡语,预决吉凶。

  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谶书最终也果真化作了宗教中的谶语,其典型代表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灵签”。顺带说一句,笔者最喜欢的一则谶语,就是出自《吕祖灵签》的一句,即“得失皆天定,忧喜总归命,知天知命,守之甚幸”。

  至于纬书,则是相对于经学而言,在以儒学经典为主的基础上,附入了诸多神话的影子,即站在神话的角度去解析经书。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河图洛书,在纬书思潮的影响下,就逐渐变成了“河出图,洛出书,白泽背,神龟负”的传说。

  然而,与谶书不同,两者虽然都带有政治预言的性质(据考证,最早的谶书形式就是方士卢生献给的《图录》,其中记载了著名的政治预言:亡秦者胡),但纬书则是受到秦汉时期盛传的天人感应、的影响,从而将天灾人祸同君王的道德得失联系在一起,从而对君王的权力起到约束作用。

  谶纬思潮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的融合

  令人较为无奈的是,由于谶纬思潮强烈的宗教神秘色彩,君王的权力在得到约束的同时,也被拔高到了至尊无上的境界。如在东汉时期的著作《白虎通义》中,就曾记载过这样一段话:

  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明德,号令臣下者也。德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礼记·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在称王”。

    从这段话中,主要表达了两种观点,一种就是自东汉时期开始,帝王的权力便被高度神圣化,以至于同天地联系在了一起;另一种就是在此基础上,帝王的存在,就是天地道德的标杆,反对帝王,就是同天地道德作对。

  再加上受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的影响,汉武帝甚至一度将“纬书”作为正经,而将真正的儒学经典的地位一再贬低,这也是为何到了末年,会出现正伪经的辩论思潮。因此,由于朝廷的带头提倡,又有如董仲舒这般儒学人士的大肆鼓吹,谶纬思潮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但却发展于西汉,最后完全成型于东汉时期,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都被当做是主流思潮而被对待。

  如此一来,正是由于谶纬思潮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的融合,儒学成为儒教也就不是一件令人感到难以费解的事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为何说儒学和儒教还是有本质的区别?要知道,所谓子不语,孔子他老人家毕生都致力于将神话同历史分开。如的国君曾问孔子:“夔一足,何谓也?”,子曰:“夔者,夏之乐正,一者足以,是谓一足。”鲁国国军口中的“夔”,是《》中记载的一种——夔牛,相传夔牛精通音律,却只有一只脚。但到了孔子这里,却将其解释成了夔是司掌音律的官员,而音律这种东西,只需要一个人掌管就足够了。

  孔子雕塑

  由此可见,孔子并不认同将神话与历史相杂糅的这种文化现象。但待儒教形成之后,先秦儒学,即初代儒学的影响力也就逐渐衰弱了,只保留下了一个大致的框架,而其中的填充内容,却是二代儒学,即以受谶纬思潮影响下而产生的儒学思想。

  扩充:儒教与道教、等纯粹宗教的区别

  但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够把儒教认作是类似道教、佛教那样纯粹的宗教,毕竟受谶纬思潮影响下而形成的儒教经典,仍旧是建立在客观的政治服务基础之上的,并非超脱了尘世。因此,儒教仍旧是一门入世的学说,只不过因其体系过于神格化,才被世人冠以了宗教的称谓罢了!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