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论资排辈不好吗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的闹腾

历史典故 2022-06-19 05:29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对嘉靖内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奇闻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521年,继位。

  自此开始,内阁就没消停过,不是你踩我一脚,就是我挠你一下。

  ,才干到嘉靖三年二月。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出了很多,比如:蒋冕、毛纪、杨一清。内阁热闹起来了,从未有过如此热闹。

  更有甚者,这一起内阁闹剧一直延续到了十年六月。这一年,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去世:。

  原本想着,内阁到此为止可以歇歇了,论资排辈不好么?

  论资排辈?你这是没睡醒吧?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内阁明显更热闹了,没个猛人压着,人人都相当猛人。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

  什么是内阁?

  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

  公元1380年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国运,改变了明朝历史的走向。

  一般发生这种事情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比如某一个地区突发性的降温,以古代的状态来看,根本没有办法应对。而这一件事情不是天灾,是人祸,去世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惟庸改变了大明帝国 。

  有人说不对呀,一个人怎么可以改变大明帝国呢?一个人的确很难改变一个帝国,但是胡惟庸改变了另一个人,这个人改变了大明帝国,他就是。

  以“谋不轨”罪被杀

  胡惟庸死的莫名其妙,有人说胡惟庸之所以去世,是因为他权利熏天,有人说胡惟庸之所以去世,是因为他太能干了,他能干到连朱元璋都不需要干活了。一个人功高震主,终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胡惟庸死了,但是和胡惟庸相关联的那个职位,却并没有就此作罢,反而进行了巨大转变。

  牵扯的年份超过了10年,而因为这件事情被杀的人超过了3万人,是明朝第一大案。而朱元璋因为这一个小小的人物竟然搞得大明朝天翻地覆,目的也并不单纯,因为朱元璋想动胡惟庸背后的那一股黑暗力量。

  事实上,在明朝之前,任何一个帝国都有两股力量在相互牵制。一股力量是皇权,另一股力量是相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丞相。丞相又有左右之分,一般情况下以左为贵,也就是左丞相的权力要比右丞相大,而胡惟庸当时就是左丞相。

  朱元璋灭掉了胡惟庸,顺便也灭掉了胡惟庸背后那一股黑暗力量,至此开始,大明帝国的所有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就是朱元璋,也就是当朝皇帝。

  建文帝和的改变

  在朱元璋去世之后,大明帝国短短的4年时间里先后更换了两位皇帝。而之所以先后更换,是因为另一位皇帝横插一缸子,直接把建文帝一脚踹了下去。横插一缸子的那个人,就是建文帝的叔叔永乐大帝:。

  在建文帝当皇帝的时候,他就已经明显察觉到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之前的时候还有丞相给自己打帮手,可现在丞相没了,就只能自己一个人。于是改为学士,让他们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

  我们无法判定这是否是内阁雏形,但是当永乐大帝当上皇帝后,他再也忍受不了了。因为永乐帝,他希望的是征战北方,为大明帝国构造一个平稳安定的外部环境。所以当时的永乐大帝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扑在各方奏折上。而且一些臣子为了拍马屁或者逢迎上意,写的奏折根本就是,看了半天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永乐帝自然没有这个闲工夫,大笔一挥,组织了内阁。

  内阁的权力分化

  有人说朱元璋撤掉了丞相,朱棣建立了内阁。

  这样来看,朱家父子一直在转圈圈,根本没有任何作为,真的如此吗?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时候的内阁只能等同于1/2的丞相,甚至连1/2都比不上。

  因为内阁少了一项权利,我们都知道,丞相拥有两项权利,不,准确的说是三项权利。分别是: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而成立内阁后,根本不允许内阁拥有决策权,决策权自始至终都保存在皇帝手中。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这句话非常费复杂,解释起来也非常费劲,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最的翻译,那就是:内阁不是处理国家事务的主要机构,它转变成了皇帝的私人秘书

  内阁职司票拟,其官创自明初,原不过如 知制诰 之翰林,并非古宰相之职

  如果说这句话是普通人写的,好像也没有什么,无非就是对明朝历史的一个窥探。有趣的是,这是官方著作的历代职官表当中的表述,这也能够看的出来:内阁创立之初的时候,是切实没有任何决策权的,所有的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

  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呼为先生而不名

  早期的内阁相互之间能够打配合,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后天一起帮皇帝解决政务,帮助皇帝处理矛盾,可谓用起来得心应手,放在一边也安全可靠。这样的内阁应该是朱棣最欣赏,也是最喜欢的模式,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内阁慢慢的发生了变化,而内阁的权力也在慢慢的无限度提升。

  嘉靖年间怎么了?内阁为何挤破头?

  如果说把明朝的最神奇的皇帝做一个大小排序的话,嘉靖皇帝排不到第1位可以离不了前三,因为嘉靖皇帝开创了明朝的历史,多少年的时间里都不上朝,以至于朝下的某些臣子根本不知道嘉靖皇帝是谁。

  1542巨变

  公元1542年,这一年发生了大变故,这个变故之后,嘉靖皇帝开始长期不理朝政。谁都不知道在这一起变故当中,嘉靖皇帝究竟受到了怎样的伤害,不管是心灵上的还是肉体上的。这一起变故和一个宫女相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历史上对于这一件事情有对应评论,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起宫女起义,而之所以出现这种事情,部分史学家推测是嘉靖皇帝专横暴躁,最终引起了宫女的反抗。

  当然这件事情具体经过如何又是以怎样结束的,我们好像都不太清楚,唯一知晓的是首犯被凌迟处死并且诛灭九族,而当时嘉靖皇帝旁边的一些妃子、也被斩首。

  熜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

  这件事情对于大明帝国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所以我们很难得出嘉靖皇帝究竟遭受了怎样的不公或者受到了怎样的伤害。但是从一些的言论当中能够发现,嘉靖皇帝的内心还是非常受伤的。

  嘉靖中兴,谁还没辉煌过?

  海瑞曾经写过一封奏折是专门批判嘉靖皇帝的,可能因为海瑞的名气颇大,往往给人一种错觉:嘉靖皇帝是彻头彻尾的昏君。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样子,嘉靖皇帝统治的前面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嘉靖中兴的局面,而当时的嘉靖皇帝立志改革前朝的一些错误做法,甚至还要立志效仿太祖成祖,推行当时的新政。

  而且嘉靖皇帝在打击某些权势之人的时候也是不遗余力,甚至总揽了内外大政,对于各方面的权利予以遏制,重用很多贤良的人才。

  天下翕然称治

  我们能够看到嘉靖前期的时候的确非常不错,老百姓们称赞有加,大明帝国正在慢慢的恢复生机。

  可是嘉靖21年的那一起变故导致嘉靖未来的20多年里没有上朝,于是内阁突然之间变得精彩起来。

  内阁权利变化

  其实进入内阁的方式非常简单,我们用最通俗的语言理解就是:你有学历、有资历之后,有一定的能力,并且找到适当的端口,就可以进入内阁。

  而进入内阁除了朝中的大臣们信服你之外,也要皇帝点头同意。如果皇帝不点头不同意,表面上看起来你在内阁里面能够混的风生水起,可是皇帝真的要动起心思来,那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毕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朱棣执政的时候,进入内阁的官员品阶都非常的小,也就是一个芝麻官儿,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有朱棣的考量。他并不希望内阁官员的品级特别大,但是却给予了内阁很高的权利,也就是说权力高、官阶小,相互之间形成制约,形成平衡,更有利于朱棣掌控朝政。

  但是后续的一些皇帝慢慢的改变了策略,毕竟权力高,同时官阶小的话,阴阳失调,难以平衡。而那些权力高官阶小的人也会慢慢的寻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在两相运作之下,内阁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了。

  核心因素------权利

  明朝嘉靖年间,的确涌现出很多非常优秀的内阁首辅,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杨廷和、杨一清等等等等,但是除了这些内阁首辅之外,还有着很多的大变数,比如夏言、、等等。

  而夏言和严嵩之间又夹杂着另外一个首辅,只不过他在当了两年之后直接被罢免了。夏言当了三轮严嵩当了两轮,在他们之后又有徐阶、芳、、张居正等等内阁首辅。

  这些内阁首辅几乎可以说是打成了一片,只不过他们这种并不代表着友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带着某些江湖气。

  比如徐阶为了和严嵩搞好关系,竟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家人,而在此之后当严嵩遇到了困难,遇到了危险,并且嘉靖皇帝准备放弃这颗棋子的时候,徐阶直接来了个。徐阶所做的一切,的确让人感觉有些困惑,因为这个时候的内阁已经超乎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在部分人的心目当中,内阁本就是应该为皇帝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可是到头来没有为任何一个人服务,竟然相互残杀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内阁的继位顺序

  大家都知道,内阁一般情况下人数在3~7个人左右,太多不行,太少也不行。常规情况下来说,这些人他们得分出个大小来,毕竟如果分不出大小个来,内耗更加严重。那么怎样分大小个呢?理论上来说,只有第一位内阁首辅不当首辅了,第二位进来的那一位才可以当新一轮的内阁首辅,也就是说内阁是绝对意义上的论资排辈。

  哪怕排名第二的人是个傻子,只要排名第一的内阁首辅离开了,甭管以什么原因,排在第2位的内阁成员就直接变成首辅,而排名第3位的则直接变成内阁次辅,也就是老二。

  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内阁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内阁当中的成员想要谋求进步,就不得不对自己的周边的兄弟姐妹们下手。当然内阁当中没有姐妹,只有兄弟,那就只能对着自己的兄弟们下手,今天你下去明天我上来,你要是不下去我就上不来。

  嘉靖和万历皇帝的特殊性

  那为什么说明朝的其他年代内阁的竞争没有这么激烈呢?

  明朝其他年代内阁的继承权力发生变化了吗?并没有。

  问题的关键在于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特殊性就导致了内阁的异常混乱,因为嘉靖皇帝后二十几年没有上朝,万历皇帝同样是如此贪玩,根本都找不到他在哪儿。皇帝不掌权了,或者说皇帝愿意放一部分权利给天下的官员,那么这个时候这一部分权利并不会直接下放到所有官员手中,如果这样的话就会乱套。所以在绝对意义上来说,这种权力的下放更多情况下是下放到内阁,下放到内阁首辅的手里。

  所以当严嵩掌权的时候,他几乎已经是半拉皇帝了,满朝文武绝大多数人都是严嵩的人,你可以不服气,你也可以闹事情,但是只要你敢闹事情,我就敢搞你。

  启示录

  熟读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当中的一些事情非常残酷,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现在回顾一下,最开始的时候永乐大帝建立内阁的初衷,和嘉靖皇帝时期的那个状态,估计相差了。差的这十万八千里,除了权力、除了利益之外,更多的是人心是欲望。

  我们不能说嘉靖皇帝错了,也不能说内阁首辅错了,只不过阴差阳错之间,嘉靖皇帝成就了自己手下的这一批内阁。而内阁成员也在某种程度上和嘉靖皇帝打配合,只不过这种配合打的越好,内阁的竞争就越激烈。以至于这一部分激烈程度一直没有缓过劲儿来,延续到了万历朝。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