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上任后做了什么?他是如何完成复国伟业的?
大家好,说起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五国伐齐,燕军几乎全部陷落了的城市,唯独东边的即墨和西南的曹县尚未攻下,因齐阂王在营,遂合并军队主攻营县。即墨减少了燕军正面的强攻,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得以加固城池,以备防御。而南边的营县,因楚将淖齿的防守,亦相持不下。
燕军见营县难攻,又移兵向东包围了即墨,此时即墨大夫领兵出城交战,兵败殉国,城中丧失了首领,于是大家纷纷推举田单。大家说"安平之战的时候,田单宗人因为车轴附以铁笼得以保全,说明他懂得用兵作战。"在大家的拥戴之下,田单做了将军,率领即墨人民顽强地抵抗燕军。一代英豪就这样在危难之际被推到了前台,由此去开创他惊天动地的不朽伟业。
田单上任后加强防守
田单上任之后,深知弹丸之地的即墨难与燕军相抗,再者兵败国倾之余,也难以有多少战斗力,他吸取了前即墨大夫贸然出城交战兵败身死的教训,采用了当时唯一可行的退保城中的防御政策,修筑守城工事,坚守不出,使敌人难奈我何。同时在城中动员人民、训练军队、增加战斗力,既是为了守城,也是为伺机反击作军事准备。由于这种正确的战术策略的实施,田单成功地抵抗了燕军的进攻,保住了即墨燕军在此相持了几年,竟难以踏进即墨城一步。
锐利的燕军能在数月之内,攻陷齐都临淄,其实就古代战争的情况来讲,燕军陷齐后,七十余城须处处布防,不如此后方不稳,战线过长,耗占兵力甚大,己难以集中起优势兵力。此时韩、赵、魏、楚的盟军部队早已撤走,燕兵孤军深入,有多少兵力可以调遣再者营地为临淄东南的边境、与楚相接。
起初,楚将淖齿领兵救齐驻守于此,淖齿杀阂王后曾率军与燕相抗。再加后来营地军民的抵抗,故能相持甚久,保住营城不失。即墨为东边海限之地,能与燕军相抗衡数年不下,除燕军的兵力不济外,与即墨城中齐人的、合力抗燕的民心有关,更与田单所采取的这种固守城池,避敌不出的极为正确的防御策略大有关系。
运用反间计逼走乐毅
公元前279年惠王即位。惠王与乐毅素有嫌隙,一向处心积虑的将军田单抓住了这一时机,派人潜入行使反间计。齐国间谍在燕国的国都广泛宣扬乐毅在外欲要谋反的言论,燕惠王本来就已怀疑乐毅,于是打算撤掉乐毅职位。乐毅害怕回国被诛逃到了。此事引起了在齐燕军的愤惋,由此军中不和,人心涣散。
乐毅的撤职,齐国的反间之计固然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应该看到,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燕国内部的矛盾。乐毅统兵在外,已达五年之久,营与即墨又久克不下,燕人师劳兵疲,如此旷日持久的战争对燕国是一个繁重的负担。再加乐毅功高震主,遭人嫉妒离间也是自然的、昭王时已经暴露了这一矛盾,幸赖昭明,知人善任,未使矛盾演化扩大。惠王不谙政事,再加与乐毅旧有嫌猜,本不信任,遂使齐人反间之计得逞,导致骑劫代乐毅,种下了燕败的首因。
应用火牛
田单的诡计屡屡得逞,战争的准备也十分周密,反攻的时机终于来临了。但剩下的重大问题是即墨是一弹丸之地,兵少民弱,何以攻击敌人。再加即墨被包围多年,与外界早已隔绝,再说齐已大部沦陷,寻求外援已绝不可能。此时天才的田单又出奇计,他从城中收集了一千多条牛。
在一个黑沉沉的夜晚,田单蓄谋已久的伟大的复国战役开始了,田单亲自导演的一场在中国军事史上、壮观的"火牛大战"开始了。田单下令点燃了牛尾巴,被烧疼的一千条牛疯狂地冲向燕军。同时有精锐的壮士五千人紧随其后,城中的男女老幼都来助战,大家敲击着铜器、高声呐喊、声动天地。
尚在睡梦之中的燕军未及明白,只见千条火牛扑来,牛尾的火炬光明炫耀,照彻天空,每条牛都如一团红色旋风,真如天兵下降一般。这种场面,今人略一想象就有惊心动魄之感,堪称一种旷古未有的战争奇观,一种匪夷所思的宏大场景。当时燕兵心惊肉跳之际,即被火牛或刺或踏,非死即伤,已毫无战斗能力,在混乱中纷纷夺路逃生了。接着是田单五千精兵的随后追杀,燕军仓皇败退,死伤甚多。燕将骑劫也在乱军中被杀。
齐人在田单指挥下,所经过的齐之城邑纷纷叛燕,归于田单,田单兵力骤然增强,军事力量的对比已转为齐强燕弱。田单发挥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战法,乘胜进击,一直追逐燕兵到了齐国北部的边境河上,七十余城复归于齐,齐国全境获得了解放,的伟业终于大功告成。田单又及时地派人到营县迎接襄王回到临淄立朝听政。襄王任田单为相,因其功高,封为安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