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的有"重瞳"的人存在吗?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典故 2022-06-19 05:31历史记录www.qiwenkd.com

  一个人要怎样才算?古人的其中一个答案是躯体有着种种不同于普通人的特征。古代的帝王贤圣,成就越非凡,其体貌就越有可能异于常人。这些不凡外貌的其中一种典型,就是的"四目"或尧帝、皆有的"重瞳"。

  何为"重瞳子"

  "瞳",《字典》解释为"目珠子",亦有"重"的意义。而"重",又有"再"的语义。因而"重瞳子",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一个眼眶内有两个瞳孔、或一个瞳孔中间相连,形成"8"字形,或是两层眼珠。

  两个瞳孔也好,两层眼珠也罢,在今天无疑都会被视作眼部疾病。可在古代,"重瞳"却反复出现在正史和民间传说之中,且多与帝王权贵和才子贤圣相联系。

  "重瞳"的帝王与贤圣

  涉及"重瞳子"的已知最早记载,是出自战国政治家、思想家尸子之手的《尸子》。在书中,尸子称"舜两眸子,是谓重瞳"。因而舜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被视作拥有"重瞳"的奇异之人。后来《宋书·志第十七》也记载舜"目重瞳子,故名重华"。

  传说生活在舜时期之前的仓颉也"有四目"。只是这描述出自年间成书的《统谱》,比《尸子》要晚千余年。因而最早与"重瞳"明确挂钩的还是舜。

  而在舜之后被正载拥有"重瞳"的第二人,是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的末尾,即"曰"部分提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司马迁的这句话虽短,但不仅证明了在汉武帝时民间仍流传着舜是有"重瞳"的人的说法,还说明了时人项羽也是"重瞳子"的传闻。有趣的是司马迁还把舜和项羽通过"重瞳"联系起来,用项羽可能是舜的后裔来"解释"项羽为何迅速崛起。

  下一位被正史记载的"重瞳子",是开国君主。《·载记第二十二》载吕光"及长,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有肉印"。吕光近百年的南朝梁开国功臣沈约,在《梁书》中也被载为"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聪明过人"。他亦是被记载的第一位只有一只眼是"重瞳"的人。

  而后,名将在《·列传第二十九》中被记载为"相表异人,目有重瞳"。再之后主要记录五代历史的《》接连记载了三例"重瞳":同胞兄弟"为人美须髯,目重瞳子"(新五代史·世家第十)。宗室康王朱友孜"目重瞳子,尝窃自负,以为当为天子",结果最后死于夺位之战(《新五代史·梁家人传第一》)。后主李煜"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成为继沈约之后的又一位单眼"重瞳子"(《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

  正史有载的最后一位"重瞳子",是元末大夏政权建立者明玉珍。《·列传第十一》称他"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此外,民间传说也有"重瞳"。不过《史记》等正史对其的记载都是"骈胁",即肋骨紧密相连,如同整体。开国也被传称具有"重瞳",但《北齐书》等正史并未提及。

  从以上正史和传闻不难看出,无论是正史"官方认证"的"重瞳子",还是民间传闻中的"重瞳子",都是身份尊贵或成就斐然之人。舜、重耳、项羽、李煜等,不是千古明君就是难得人才。

  "重瞳子"背后的传统叙事

  按照中国历来的修史传统,明君贤圣们多被"扬长避短"。他们身上超乎常人的优秀之处往往才会被史官们传抄记录。可见,"重瞳"在古人眼中是一种与明君贤圣相称的优秀样貌。

  这种以病态、畸形或怪异来凸显人物不凡的写法,其实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传统神话中的神祗,越古老,其样貌往往就越超出常人认识。龙首蛇身、人首蛇身、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都生动体现着古人的这类神话思维意识。"重瞳"这种非正常状态的生理特征,被视作是一种"证明"某人神圣性的"证据",也是受到此种思维意识的影响。

  除了"重瞳",古人还在印度的影响下将佛门的"三十二大人相"和"八十好"凝练归纳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帝王面相。从《志》到《》,要从对帝王外貌的描写中找到涉及这些内容的描述,都是轻而易举的。

  是故"重瞳",单纯从医学的角度去理解,它不过是一种眼部畸形或疾病。而在古代文化中,它则是帝王贤圣之相的一个典型,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可以神秘,也可以不神秘,全看你站在何种角度。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