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明朝那样的宦官当权?
从造成的危害性来说,和是宦官势力比较小的时期。宋朝最拿得出手的是,而清朝仅仅是一个李莲英。相比、和,宋朝和清朝的宦官干政的问题的确小得多。清朝末期的李莲英最多就是弄点额外收入,至于朝政他根本不敢碰。其实宦官势力最严重的是唐朝,其次才是东汉和明朝,明朝也就排第三。但是明朝的阉宦时间太长,从中期开始,几乎一个接着一个,这就是制度上的问题了。
网络配图
一、鉴于明朝的教训,清朝始终对太监实施高压
其实明朝的开国明白太监乱政的危害,因为他之所以能够先统一南方,和内部的宦官争夺也有一些关系。所以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立下了高大的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务,犯者斩。”他的即位以后,基本上延续了朱元璋的这一政策,对宦官们的态度很差。造反成功以后,他必须对宦官们有所表示,因为在造反过程中,宦官们立功不小。明朝的宦官势力从朱棣时期开始逐步抬头,开始一步步壮大。到了正统时期,王振成为了明朝第一个大宦官。在此之后,、、等人更是一个比一个狠。清朝入关以后,对宦官们的管理非常严格。皇帝对宦官们的评价十分刻薄:“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
皇帝是一个标准的宅男,对宦官们的管理更为严厉。大小宦官谁有违犯,都会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最大的偶像就是他的爷爷,他把所有的宦官都改了姓氏,宦官们的姓氏只有秦、赵、高,什么意思一目了然。当然清朝也有例外,那就是时期。慈禧发动政变时,立功不小,因此成为清朝第一号宦官。但是没过多久,这个自己找死的奴才就被太后、恭亲王奕和皇帝联手杀了。接下来是李莲英和小德张,但是这两个人深知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他们都只是利用手段搞一点额外的收入,至于朝政是他们绝对不敢触及的。慈禧在临终以前,考虑到即将继位的溥仪年龄太小,还特意说了一句:“不得令太监干预政务。”
网络配图
二、在制度问题上来杜绝太监触及朝政
明朝的宦官专权与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制度的问题。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后,又搞出了内阁大学士。朱元璋是一个工作狂人,自然没有什么。但是他的儿子朱棣就顶不住了,在朱棣时期,内阁的权力开始扩大,逐步凌驾在了六部之上。内阁大学士被民间称为相爷,依然成了宰相。但是明朝皇帝有时候喜欢怠工,为了全力能够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里,皇帝开始任用宦官辅助自己。司礼监这个本来只是一个皇家书籍管理的部门,进一步成为帝国最大的权力部门。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权力甚至力压内阁首辅。由于很多事情必须通过司礼监,后来干脆形成了定制,那就是司礼监批红。认真的说,这本来就是一个畸形的模式,这个内阁不同于西方的虚君制内阁。无论是司礼监还是内阁,他们都在说为皇帝一个人服务。
清朝建议以后,管理皇宫内务的是专门的办事机构内务府。请注意,内务府总管一般都不是宦官,而是满清自己的贵族。既然属于贵族集团,那自然不会与太监有什么勾结。清朝建立的初期,那个种彩票才当上皇帝的,在去世以后,建立了十三衙门。这类似于明朝的二十四衙门,这些机构在康熙继位的初期就全部被废纸。的权力是历朝历代最大的,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设立了专门为皇帝自己服务的军机处。其实清朝的前期还延续了明朝的内阁,不过完全是空架子,到了乾隆时期撤销。皇帝把所有的权力都握在自己的手里,无论是文官还是太监,谁想分权都等同于自杀。
网络配图
三、清朝宦官的总数量小,这是一个优势
宦官的数量是历朝历代中最多的,在明朝的前期为3万左右,到了天、时期超过了8万人。这么大的一支力量堪比中强镇的兵力,明朝皇帝还突发奇想的建立了御马监,这是一支由强壮太监组成的私人武装,专门为皇帝效力。清朝入关以后,多尔衮大力裁撤太监数量,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皇宫中宦官的数量一直在1000多人的样子。到了乾隆时期,这个的败家皇帝把皇宫太监的数量增加了一倍。而且和热河行宫的太监数量也有所增加,经过统计,乾隆时期的太监数量在5000人上下。从乾隆之后到清朝灭亡,清朝的太监一直在3000左右徘徊。既然太监数量少,帮手自然就少,干政的概率也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