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60载为边防将士带去长调悠扬

军事秘闻 2017-12-12 06:58奇闻趣事www.qiwenkd.com
原标题:乌兰牧骑,长调悠扬60载

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支队伍常年活跃在草原深处,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留下了璀璨的文化印记。他们的舞刚柔并济、热情奔放,他们的歌音色浑厚、声调悠扬,他们便是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上地广人稀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由于他们的节目灵活新颖、贴近生活,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广受草原军民喜爱。时至今日,内蒙古各地有75支乌兰牧骑活跃在边疆牧场、边防哨所,为草原军民带去欢声笑语。

今年10月9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家的16名队员联合署名给习主席写信,汇报乌兰牧骑的成长和进步情况。11月21日,习主席给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连日来,习主席的亲切回信在驻守草原边疆的连队哨所产生强烈反响,让正在一线部队慰问演出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备受鼓舞。领袖的回信充满了关怀和信任,那份深情温暖了冬日的大草原。

一封回信温暖大草原——

习主席的殷殷嘱托铭记心间

初冬时节,北疆边地的凛冽寒风,抵不过哨所内的浓浓暖意。

“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11月22日,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驻守三角山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指导员窦虹杉,充满激情地宣读了习主席写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亲切回信。那一刻,前来连队慰问的阿尔山市乌兰牧骑队员与边防战士沉浸在喜悦之中……

官兵们说,习主席在信中说的那句“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真是说到了戍边人的心坎上。

2015年,习主席也曾给该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官兵们要着力加强连队全面建设,推动强军目标在连队、在边防落地生根,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再立新功。

“在强军目标引领下,连队官兵铆足干劲,制定和完成一个个‘小目标’,连队建设连年迈上新台阶,喜讯频传。”讨论中,边防官兵与乌兰牧骑队员一起重温习主席的殷殷嘱托,也分享着连队的发展变化、个人的丰厚收获。

“乌兰牧骑队员是与我们共同守望边疆繁荣的亲密战友,也是连队建设的好帮手。”窦虹杉真诚地向队员们表达谢意。由于连队驻地偏远,边防执勤任务繁重,连队文化骨干少,“文化建设”成为摆在连队面前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边防官兵为祖国站岗巡逻,我们有义务帮助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曲送到边防哨所!”这些年,在服务边疆各族群众的同时,乌兰牧骑加大了“文化进军营、到边防”活动力度,队员们经常利用党团活动日,教官兵学蒙语、唱蒙歌、跳蒙古族舞,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经常回荡在哨所上空。乌兰牧骑的频频光顾,也让连队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乌兰牧骑队员娜仁其木格爱好书画创作和摄影,一次演出中,她发现连队官兵也喜欢书画创作,但由于条件限制,官兵的这一兴趣爱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后来,细心的娜仁其木格每次来连队慰问演出,都会特意多带一些宣纸、画笔和颜料。演出之余,她一有空闲就与官兵切磋书画创作技艺,鼓励战士们发挥想象,大胆创作。

久而久之,连队不仅有了专门收录官兵自创书画作品的《边关风情集》,还与乌兰牧骑队员在哨所护坡上,用花草共同装饰了一幅反映民族大团结的“中国地图”,远远看去分外醒目,俨然成为边防线上的地标性“建筑”。

60年扎根基层——

真情服务边防官兵和牧民群众

“你那金波化作乳汁甘香,手握钢枪为你巡逻站岗……”在该旅贝尔湖边防连营区门口,甜美醇厚的歌声令人驻足。

循声走进连队文化活动室,乌兰牧骑女中音歌唱演员阿莲正在为战士们教唱歌曲《贝尔湖,母亲的湖》,这是队员们创作的一首取材连队官兵训练生活的新作品。

为让官兵们尽快会唱,唱出这首歌的韵味和蕴含其中鼓舞人心的力量,阿莲已经连续几个周末到连队教唱了。

说起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性格开朗的阿莲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每年冰雪消融,界河开江,也是贝尔湖中哲罗鱼繁殖力最强的时节,为了打击不法分子非法捕捞,确保界河安宁,连队官兵不分昼夜在河面上巡逻执勤、忠于职守,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这其中发生的许多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乌兰牧骑队员们,于是他们便创作了这首蒙古长调,表达内心对边防战士的深情和敬意。

今年53岁的乌日图那顺是乌兰牧骑的一名老演员。20多年前,从部队退伍的他毅然走进了乌兰牧骑队伍中。回忆起当年往事,头发花白的乌日图那顺笑容满面:“那时候,马、马车和红旗是队员们下乡时的主要装备,马车拉着乐器、服饰和女队员,马匹驮着男队员,红旗则是乌兰牧骑的标志……”

“扎根基层,深入官兵和群众,是乌兰牧骑的初心。”乌日图那顺说,乌兰牧骑的职责是为广大边疆军民送歌送舞,歌唱草原牧民幸福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每到一个牧点、哨所,队员们都与牧民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时候,我们邀请会拉马头琴、会唱各地民歌的牧民和战士们一同演出,那淳朴的歌声、动人的舞姿,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至今还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60年来,阿尔山市乌兰牧骑队员深入牧区,扎根北疆沃土,演出上万场次,完成艺术创作近3000部。他们就像一湾清泉,润泽着这片广袤的草原和驻守在这里的边防官兵。

说起与边防官兵的故事,最让乌兰牧骑队员难忘的是,三角山哨所前那棵绕缠着蓝色哈达的“相思树”——31年前,老连长李相恩带领连队官兵在巡逻途中突遇山洪,为营救战友,他永远倒在了草原深处。李相恩的妻子为寄托对丈夫的哀思,在三角山哨所旁种下一株樟子松,被称为“相思树”。

如今,这棵“相思树”枝繁叶茂,多少年来迎风斗雪,昂首耸立在山坡上……乌兰牧骑队员以此为素材,精心创作音乐剧《哨所有棵相思树》,该剧以艺术手法再现英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从军戍边。

后来,原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在乌兰牧骑创演的基础上,把该剧重新编演,使之影响更加广泛久远。就在今年,该剧还参加了全国巡演,引起无数观众的强烈共鸣。

新时代扛起红旗再出发——

留下一支不走的“乌兰牧骑”

“雪里巡逻,雾里守望,你是雪剑风刀刻出的雕像。”11月23日,听着乌兰牧骑和该旅文艺小分队共同演唱的歌曲《边关好儿郎》,即将离开戍守16年边关战位的老兵徐广涛热泪盈眶。

“边防战士离不开边防文艺。”作曲家图们是乌兰牧骑的老队长,前几天,他学习了习主席的回信后激动不已,当晚躺在床上兴奋得睡不着,便即兴创作了一首“好来宝”:“十九大报告绘蓝图,习主席的嘱托要记牢,新时代开启人人夸,扛起红旗再出发。”

乌兰牧骑从诞生那一天起,始终坚持服务牧区,服务边疆军民,在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十几年前,边防生活条件艰苦,文化生活单调,乌兰牧骑的每次演出都能让一线官兵激动好一阵子。今天虽然守防条件改善了,网络通到了哨所,但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演出依然是边防官兵的最爱。在战士们内心,面对面的演出、与戍边官兵的互动,是任何文艺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为了给连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主动给边防官兵出主意、想办法,帮助部队成立了“女兵业余文艺演出队”。队员们还时常带上演出队队员参加巡演,手把手教方法、心贴心传技艺,为“能歌善舞才艺多”的基层一线官兵“编曲搭台”。

下士王晓鸥曾因边关的艰苦而懊恼,“当两年兵就走”一度成了她的心愿。自从加入了演出队,与乌兰牧骑队员们接触多了,王晓鸥像是变了一个人。她主动说服父母留在边关,并很快成长为演出队骨干,只要有演出任务,就争着去最艰苦的地方。

“总以为自己最苦,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身边有那么多默默奉献、扎根边防的战友。”一次表演时,一名战士为王晓鸥送来一束塑料“花环”,当她伸手接花时,却被这位战士的手深深震撼了——长时间的摸爬滚打、高强度的战术训练,让这双手显得格外粗糙、满是皲裂……

打那以后,王晓鸥更加坚定了扎根边防一线、服务基层的决心,演出之余,她开始潜心搜集创作属于边防战士的“兵故事”。

“习主席的回信是对乌兰牧骑的肯定和认可,作为业余文艺战士,我们要像乌兰牧骑队员一样,扎根基层沃土,吸收民族文化养分,创作更好更接地气的作品服务官兵,让边关战友感受到新时代强军兴军的脉动!”王晓鸥的一番话,道出了这支年轻的军营“红色文艺轻骑兵”战友们的共同心声。(沈利松 万东明 钱晓虎)

图①:阿尔山市乌兰牧骑队员慰问正在执勤的三角山哨所官兵;图②:2007年8月,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乘马车下乡演出的场景;图③:1973年8月,鄂托克旗乌兰牧骑队员穿越沙丘前去演出;图④:83岁的第一代乌兰牧骑队员伊兰(左)给外孙女、重孙女讲述老照片的故事。

陈在林、陈俊山、任军川、邓 华摄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