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波编织天网——走近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披山雷达站
新华社杭州6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济美
“用电波编织天网,让敌人无处遁形;坚守在荒山孤岛,瞭望着万里海空。”这是一代代披山雷达站官兵永不磨灭的信念,也是他们永不改变的情怀。
被誉为“东海最前哨”的披山雷达站组建于1958年,只有2.38平方公里,是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唯一—支驻扎在特类海岛的基层连队。作为多功能雷达站,他们常年24小时担负二等战斗值班,负责东海当面的对空警戒侦察任务,同时兼顾我军机前出作战引导保障任务。
披山雷达站的前身部队曾在临汾战役中表现突出,被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奖旗,从此,连队被称为“老虎连”。
1958年,“老虎连”进驻披山岛。从此,列装了雷达的“老虎连”开始在披山岛上用电波编织天网。
那时,岛上没有淡水水源,官兵就凿山挖水;没有交通工具,一切战备、生活、生产建设物资全靠战士们肩扛手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1964年12月,官兵们精确引导战机击落一架高空侦察机,荣获集体一等功。
“纵观历史上每一次空战的胜利,都离不开雷达情报的及时预警和精确引导。”第24任站长伊建明说,“雷达兵始终冲锋在战斗最前沿。”
雷达大多架设在高山和孤岛上。远离繁华,隐身幕后,荒凉与孤寂陪伴,这是雷达兵的真实写照。“我们始终牢记‘空中第一道防线’的使命责任,从未敢有一刻松懈。”第24任教导员曹余建说,“平时就是战时,开机就是战斗”是每一名战士上岛后学会的第一句“天网训”。
在披山岛上,从营区到战位的距离只有710米,还是18度的陡坡。当战斗等级转换的警报响起,官兵们就要迅速跑到战位。
这段路,雷达技师杜从志已经跑了19年,无论岛上条件如何艰苦,无论装备、编制如何改变,这位老兵都秉承“老虎连”的精神,忠诚而坚毅地驻守在战位上。他说:“因为这里是祖国的最前哨,更是履行军人使命的最前哨。”
2013年以来,披山岛对空警戒侦察任务更加繁重,转入一等战斗值班也成新常态。
在狭小的指挥方舱里,尺寸屏幕上每一组跳动的数字体现着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空情态势。操纵员在满屏的杂波中快速捕捉跟踪目标、报务员用密码将空情数据准确传送、标记员将航线清晰标注在作战地图上……整个系统高效配合,快速反应,精准地将空情信息汇入指挥网络。披山岛官兵们在东海上空织起一张天网,引导战机战斗,保障雄鹰归航。
走进新时代,为战而练、以战领训成为练兵备战的时代主旋律。“随着高性能雷达的列装,我们不断创新训法,挖掘装备性能,促进战斗力转化生成。”伊建明说,“只有不断升级自身能力,才能为备战打仗发挥更大作用。”
事实上,新列装的高性能雷达已不再需要人工口报,但官兵们在日常训练中仍然注重测报口报、手工标图、沙盘作业等传统课目训练。
“我们随时可能遭受网络攻击与自动化中断,苦练全时能战的本领,就是确保任何情况下都能将情报第一时间上传至指挥所。”报务班班长陈家贵说。
近年来,披山雷达站圆满保障了40余次重大演习演练,年平均上报空情量几十万批,几十年来无一错漏差情,多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组织、军事训练一级单位,每年都被评为优质雷达情报保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