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国军重庆战场主帅宋希濂是怎样被俘虏的
阴法唐将军:任何顽敌都逃不出我军手掌!
我二野大军在解放战场上捉过不少国民党俘虏
宋希濂任职远征军时,为民族作过贡献
入档理由:“七十二战,战无不利;忽闻楚歌,一败涂地!”
这是1949年12月,当我军向重庆进攻时,重庆战场国民党军主帅宋希濂在西逃路上,他手下警卫排一个有文化的士兵自语的一首口占。士兵叫万朝生。“我听后不由打了个冷战,觉得这是一个不祥预兆。想到楚霸王的乌江自刎,想到石达开在大渡河的结局,联系自己的处境,看来是很难摆脱覆灭的命运了!”多年后,宋希濂回忆说。
就在西逃前一个月,宋希濂还是国民党军重庆战场的主帅,拥兵10万,下辖14兵团的第79军、122军、124军和20兵团的第2军、15军及第118军。在蒋介石固守西南的算盘中,黄埔一期毕业的宋希濂是其嫡传弟子、左右二臂(另一臂是胡宗南),但人民解放军却坚决、彻底、干净地将它砍掉了——主帅狼狈逃窜,最后在大渡河畔被俘。
惊弓之鸟,每个人都在打小九九
1949年,宋希濂经历了一生中很爽又很不爽的日子,时间刚好一年。
年初,蒋介石考虑西南防御急需得力人手,将宋从新疆调往湖北宜昌,出任川湘鄂边区中将绥署主任,宋感激涕零。自北伐起,他跟随校长东征西讨,打红军、打日寇,没想在国共大决战的关键时刻,竟被蒋介石投放新疆坐冷板凳。这次重获启用,宋既感恩,又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川东门户得由他守。
1949年11月1日,我军在川湘边境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敌防线。直到11月7日,被打懵了头的宋主帅才清醒过来,急忙向乌江西撤,企图在彭水、武隆组织防御,凭乌江天险阻止解放军。11月14日,蒋介石从台北飞重庆。次日,报丧电报便到了:“贵阳于今晨失陷。”脸色铁青的蒋介石脱口大骂:“前方将领无能,党国事业就败在这群饭桶手里!”
骂归骂,为给前线将领打气,他亲自修书,命蒋经国携信去找宋。16日,蒋经国在武隆江口镇见到宋希濂。宋决定在白马山阻击共军,但自21日白马山大战开始(本报5月4日曾详细报道),宋部被歼3万余人,残部于23日如惊弓之鸟撤到南川。
当晚,宋希濂召集副参谋长罗开甲、122军军长丁树中、124军军长顾葆裕等开会,商讨出路。“目前我们已山穷水尽,后面有数十万共军步步紧追,前面则是重庆。怎么办?”话至此,他打住了,想看看众人态度。
“仗打成这个样子,我们有何颜面去重庆?事情明摆着,西南保不住了,总裁也毫无办法。到了关键时刻,总裁等大员们坐飞机一走了之,我们还得自寻出路!”罗开甲接口道。
“大难当头,难道只有向共军投诚吗?”顾葆裕不置可否地问。
提到“投诚”,122军军长丁树中坚决反对:“不能上共军的当,他们现在说不杀头,哪知道以后杀不杀?”丁树中,原国民党宪兵3团副团长,杀害过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所以他极力反对投诚。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可往哪里走?
邓小平笑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宋希濂提出方案:第一步,西昌;第二步,滇缅边境的腾冲;先绕道峨眉以西,再沿乐山到西昌下云南。为减小目标,西逃人马分三个纵队,由宋希濂、顾葆裕、丁树中分头率领,约定好集合地点,并从即日起电台一律停用。
自此,国民党军队重庆主帅宋希濂一头扎进川南的崇山峻岭,没了音讯。
蒋介石、张群都在找宋希濂,但不知其去向。
刘伯承、邓小平也在找,最终找到了他。
这是20多天后的事了。1949年12月11日,由贵州北部入川的二野5 兵团第18军逼近川南重镇宜宾,驻防的国民党第72军军长郭汝瑰起义。12日,我18军得知,宋希濂于6天前率残部从宜宾渡岷江西逃。这一重要情报火速汇报到二野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