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美国飞虎队教官来华拜访中国最后飞虎队员龙启明
“You are hero!”昨日,85岁的美国老人鲍勃·莫里森,千里迢迢参加旅行团从肯塔基州飞赴重庆,专程来渝拜访“飞虎队”中国飞行员龙启明。在飞虎队展览馆内,这位当年在飞行学校为飞虎队培训战斗机飞行员的教官,拥抱着龙启明深情地称其为英雄,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相拥着红了眼眶。
当年教官来渝寻队员
鲍勃·莫里森先生今年85岁,退休前,他是美国肯塔基州一位牙医。但很少有人知道,二战时,刚满19岁的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并且在凤凰城飞行基地担任了一年半飞行员教官,当年由他负责教导的许多飞行员,后来都参加了大名鼎鼎的飞虎队(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飞越重洋协助中国人抗战。
昨日早上9点15分,鲍勃·莫里森老先生满怀激动的心情,和另外38名团员一起,忐忑地走进渝中区李子坝重庆飞虎队展览馆。老人不停询问本地导游李代辉:“龙,来了没有?”
看着馆内布置的飞虎队飞机模型、照片、徽章等资料,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迈着颤抖的步伐认真地观看着一幅幅照片,仔细辨认每一位飞行员的模样,在记忆中寻找熟悉的面孔。
鲍勃感慨地告诉周围的团员,65年前,虽然他没有机会亲自参战,但二战时的特殊经历,使他多年来对飞虎队,尤其是幸存的飞虎队员们非常关注。“没想到,重庆人没有忘了他们,还建了一座展览馆来纪念他们。”
两位老战友相拥挥泪
而目前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中国飞行员龙启明老先生,早早就等在展览馆内。龙启明和鲍勃一见面,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你是英雄!”鲍勃紧紧拥抱着龙启明,顿时两位老人热泪唏嘘,关切地问候着对方。他们之前素未谋面,但都毕业于美国凤凰城飞行训练基地,并且学习驾驶同一机型———B25式轰炸机。
两位老人兴奋地用手臂模拟飞机,以手势交流着飞行心得,两人不时会心一笑。鲍勃说,他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中国还有一名健在的飞虎队员在重庆,于是到处打听来重庆的旅行团,并且委托旅行团领队一定要联系到龙启明。
幸运的是,鲍勃找到的旅行团领队,正是当年“飞虎队”中英翻译之女周雪珂。周雪珂的父亲当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因为流利的外语被雇为飞虎队翻译。在周女士的联系协调下,鲍勃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龙启明。
最后的中国飞虎队员
龙启明用流利的英语告诉鲍勃,他祖籍在广东顺德,1923年出生于香港一个富裕家庭,早期接受英语启蒙教育,1941年12月8日早晨,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同时,日本军队开始进攻香港。12月25日圣诞节,香港沦陷。那时龙启明在香港政府工学院刚读了一年书,他的大学生涯就此结束。
1942年6月,龙启明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逃到了澳门、桂林等地。后来,龙启明被录取为“留美空军学员”,飞赴美国凤凰城飞行基地,和美国人、英国人一起学习了一年飞机驾驶。培训班毕业后,龙启明回国考入“中国航空公司”,开始执行空中运输任务。1944年4月龙启明和一些中国飞行员调进了飞虎队,成为光荣的飞虎队队员。
担任飞虎队员时,龙启明在著名的从印度经喜马拉雅山到中国的航线“驼峰航线”上一飞就是2100多小时,直到滇缅公路的打通,驼峰飞行的使命完成了,龙启明于11月调回轰炸队,驾驶B-25重型轰炸机执行战斗任务。
两人约定常常联系
龙启明的经历让鲍勃和美国旅行团的团员们肃然起敬,大家争相和龙启明合影。龙启明说,当年援华的飞虎队队员们声名远播,很多人慕名来寻访飞虎队当年的故事,每年都有国际友人来看望他。
在一幅飞虎队员抱着中国孩子,大人和娃娃笑成一团的照片旁,龙启明和鲍勃握着手说:“中国人和美国人永远都是朋友。”鲍勃将一架珍藏多年的B-25轰炸机模型胸针郑重地赠送给龙启明,两人依依不舍地惜别,约定要常常联系。
昨日,渝中区飞虎队博物馆内,龙启明与鲍勃·莫里森相见,两人互敬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