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死后陵墓为何很寒酸?
开国,死后陵墓为何很寒酸?感兴趣的读者和奇闻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赵匡胤是与、、唐太宗、等开创了伟大基业的皇帝相提并论的。
976年,赵匡胤50岁(虚岁)。在古代,人的平均寿命较低,一个人到了50岁就算步入了晚年,这时候就应该筹划的归宿地了。有人说,赵匡胤曾经用射箭的方式,来选择自己的归宿地,其实没有这回事。赵匡胤经过反复选择,最终确定将陵墓选在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的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赵匡胤为什么将陵墓选在巩县,而不是北宋都城开封附近呢?
这是因为,开封地处豫东平原,地下水位较高,不适合建造大型陵墓。巩县位于东京开封与西京河南府之间,东边是绵延的青龙山,南边是巍峨的嵩山,北边的奔腾的黄河,一条洛水从巩县境内横穿而过,地势平坦,土质厚实,地下水位较低,便于建筑大型陵墓。
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去世后,就被安葬于巩县坞罗河南侧、西村北侧新建的陵墓里,陵墓的名字叫作永昌陵。
众所周知,自秦汉以来,历代皇帝的陵墓,都以规模庞大、陪葬物众多闻名:
秦始皇的骊山陵,征集了72万囚徒,历时39年修建而成,占地面积达到了56平方公里,相当于70多个。墓里有、青铜剑、石铠甲、青铜鼎、金凫雁等大量珍贵的陪葬物。
汉武帝则花费了54年时间来修建自己的茂陵。《》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这是说汉武帝为建造茂陵,动用全国了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茂陵的陪葬物之多,令人称奇,赤林军曾经在攻占长安后,盗掘茂陵,茂陵中的宝物搬了几十天后,还不到一半。
更夸张的当然是陵墓。陵墓修建耗时6年,花费500多万两银子。1895年进行重修,又耗时13年,花费150多万两银子。陵墓里的葬物数不胜数,都是各种金银珠宝、玉器等。
照说,以赵匡胤的功业来说,修建一座规模庞大、陪葬物众多的陵墓并不过分,更何况,宋朝素以“富得冒油”闻名于世,不差这么一点钱。可是,令人的是,赵匡胤的永昌陵规模小得可怜。从现存的遗迹来看,永昌陵的陵园东西宽231.6米、南北长235米,占地面积约为54000平方米。这点面积,也就相当于几个足球场而已。
至于永昌陵的陵台就更小了,它的底边长为48—55米,高为14.8米。不客气地说,现在农村里挖一口大一点的池塘,挖出来的泥土都可以堆出这样规模的陵台。
那么,永昌陵里的陪葬物一定会有很多奇珍异宝吧?不存在的。永昌陵里的陪葬物,无非是一些玉圭、佩剑、冕、翠衣、明器等寻常之物,最贵重的是棺椁里着一条晶莹剔透的玉带,那是赵匡胤在生前喜爱之物。此外,就是许多用石头雕刻的石狮、石象、瑞禽,以及文武官员塑像等。与秦始皇、汉武帝、慈禧太后那些琳琅满目、的陪葬物相比,永昌陵里的陪葬物可以用“寒碜”两个字来形容。
当然,永昌陵尽管规模不大,陪葬物简陋,但到底是皇帝的陵墓,在北宋时期依然有人看守,不允许寻常人等擅自进入。不过,在1127年“之变”时,金军对包括永昌陵在内的北宋“七帝八陵”进行了洗劫,将皇帝的棺椁挖出来,抛尸荒野。到了时期,朝廷为了断绝汉人对宋朝的记忆,更是将这一带犁为废墟。石头雕刻物无法损毁,有幸保留下来。
这些做法,不但毁掉了永昌陵,还让守陵人没有了存身之处。随着时间的流逝,永昌陵就沦为无人看管的地步,连盗墓者都不愿意光临。
正因为无人看管,永昌陵的周边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麦田。春天到了,麦苗青青,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秋天到了,麦浪滚滚,金光闪闪,涌动着丰收的喜悦。赵匡胤在生前是坐拥天下的皇帝,在死后却见证了农民辛勤的劳作和沉甸甸的收获。真是一种饶有趣味的对比。
目前,永昌陵作为赵匡胤的陵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从外地慕名而来。陵园没有围墙,全天开放,而且一律不收门票,实行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