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与隆科多都被雍正除掉,为什么他没对张廷玉动手?
朝的重臣隆科多,和张廷玉,三个人的结局都不近相同,作为雍正的“舅舅”的隆科多是被雍正圈禁至死,而作为雍正的“恩人”的年羹尧是被雍正赐死,而作为雍正“大秘”的张廷玉,则是被雍正遗嘱“配享太庙”大唯一的“汉臣”。三个人的结局差异,尤其是年羹尧和隆科多与张廷玉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究其根本原因,应该是这三位重臣心态上的差异,以及雍正对待他们的态度上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隆科多和年羹尧之所以成为雍正朝的重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两个都是雍正坐上皇位的功臣,具体的说就是隆科多帮着雍正坐上了皇位 而年羹尧让雍正坐稳了皇位。但张廷玉就完全不同,在雍正夺位成功这件事上,张廷玉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功劳的(电视剧可以当故事欣赏和把玩,但是不能当做历史)。在雍正朝,张廷玉是依靠自己的办事能力以及对雍正推行的新政的全力支持坚决执行逐步得到雍正的重用,成为雍正最为得力的助手和首席秘书,而且张廷玉本人也是相当的稳重和低调,他信奉的格言是“万言万当,不如一默”,高调办事,低调做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隆科多和年羹尧犯的是一个毛病,这个毛病就是“峙功自傲”不知收敛。
作为辅佐雍正上位的隆科多,雍正是非常感激的,这种感激是“溢于言表”的。在雍正登基之后,隆科多就得到了作为一个臣子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权力和最高的爵位: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理藩院尚书,九门提督,一等公爵位。同时,雍正公开的称隆科多为“舅舅”,这在整个大清朝也是绝无仅有的。雍正给隆科多的回报可谓是很慷慨的,感激之情也是非常真挚。
隆科多在雍正元年就几乎是“权侵朝野”:与大学士马齐共同总理朝政,朝廷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权倾一时的隆科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收敛,贪污腐化结党营私不说,最重要的就是总把自己的“拥立之功”挂在嘴上,加上他与年羹尧结交过密,这一切引起了雍正的极端反感和猜忌。
所以从雍正三年开始,雍正就开始一点点削弱隆科多的权力,并不断的下旨申饬其结党营私,纵容子女家奴慢胡作非为等问题,慢的边缘化,直到把他打发到边境和沙俄谈判(雍正五年),而雍正在京城动手以结党营私、私藏玉蝶(皇家家谱)的罪名逮捕抄家,并圈禁于畅春园外的一个单独的房子里,一年之后,隆科多就死了。
而年羹尧被雍正赐死,是这位同样是一等公,也是帮着雍正坐稳了皇位的被雍正称作“朕的恩人”抚远大将军,陕甘总督,其比起隆科多更加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年羹尧的故事比较普及,就不做太多的赘述。总的来讲,雍正本人对自己坐上皇位和坐稳皇位这两件事都是“心有余悸”和不怎么理直气壮的,这和他登基的背景有关,所以,他一方面对隆科多以及年羹尧的拥立之功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又对这二位不知收敛峙功自傲非常恼火,同时对这两位的“贪婪”也是愤恨不已——峙功自傲的过分,就几近于“敲诈”。所以,隆科多和年羹尧应该说是“必死无疑”。
而张廷玉就完全不同,历史上的张廷玉在康熙朝后期尽管开始得到重用,但并未进入朝堂核心,他只是一个“侍郎”,甚至是没有资格参与到“拥立”的事情当中。而无论是隆科多还是年羹尧,在康熙朝就已经是“炙手可热”的重臣了。对于雍正来讲,张廷玉的底子很干净,和雍正之间的关系更正常,是一个可用之才,加上张廷玉本人也是做人非常谨慎,竭尽全力为雍正办事,雍正欣赏还来不及呢,那里谈得上“动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