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六镇之乱真的是农民起义吗?其实不是普通的农民军
历史上,李唐先祖李虎就是八柱国之一,而西魏的立国就跟北魏六镇,以关系密切。在传统教科书中,六镇起义被定义为六镇百姓发动的农民起义,作为一个正面的典型。那么,真的如此吗?
首先,六镇起义军可不是普通的农民军。北魏最早被称为代国,主要涵盖在山西北部以及河套的广大地区。而平城则是北魏早期统治中心,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拓跋鲜卑早期作为,占据平城一带,等于有了一个稳定的农业基地。这里也为拓跋部入主中原提供了一个前进基地。但是随着拓跋鲜卑逐步向南推进,原来的漠北又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娄睿墓壁画
柔然早期是拓跋鲜卑的臣属,后来独立称霸草原。在北魏将重点放在南方后,柔然逐步取代了北魏在蒙古高原上的统治。当北魏大军与南朝作战时,柔然的经常侵入北魏境内打草谷。而平城的位置过于偏北,被打草谷倒是其次,万一平城丢了咋办?所以为了防止出现腹背受敌,北魏在平城的北部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既然是为了保护都城,控制漠南,六镇的战略意义显而易见,所以在兵将选择上尤为重视。根据文献记载,六镇建镇之初那都是“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
▲柔然
魏兰根曾对尚书令李崇说:“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臵,,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看几个关键词 “高门子弟”“强宗子弟”“ 国之肺腑”,足可以说明六镇和驻守六镇的人的地位有多高。这和一些人所想象的所谓贼配军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人多为世袭军人,行伍世家,不但有更多升迁机会,还享受免除租赋的特别优待。六镇的火热程度可以说是,“当时人物,欣慕为之”。
▲六镇分布图
根据史书记载,六镇军队不光有原来的鲜卑贵族和中原的“强宗子弟”,还有大量归附的高车人。因为高车受柔然压迫,所以先后有数十万高车人带牛羊百万内附北魏。作为一级警备区,六镇规模十分庞大,仅沃野一镇,就有镇将、僚吏八百余人。
▲北魏早期
在士兵待遇上,相比南朝那些种地交一半,还要承担各种徭役的南朝军户们。那些担任正兵的鲜卑军户们,则享受优厚待遇。像《木兰辞》里代父从军的木兰,她们家原型就是镇军军户。所以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她父亲的名出现在类似军帖上那种正规文书上,可不是类似石壕吏那种抓壮丁,也不是那种至于与几乎沦为农奴的军户。
而且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能买的起骏马和马具,买完直接骑马报道,说明木兰家服的是骑兵甚至具装骑兵役。所以大家就不要脑补什么,“木兰晚上宿营,怎么睡大通铺啊?”因为木兰很可能,类似欧洲的骑士,很可能还带有自己的“家生子”那样的仆从和辅兵,平时享有独立的营帐。
▲鱼鹰社画的北朝军队
而且北魏对军户的刀和弓箭并不禁止,所以那些军户们的个人武艺是没有问题的。对于这种维度较高的地区,因为农业条件不如河洛,军户们的农忙时间也少,训练时间更多。除此以外,早期去六镇守边,也相当于镀金,所以不少懂兵法、有武艺的勋贵子弟也会去六镇深造立功。另外,作为畜牧业与农业的过渡区,六镇地区既能培养大量战马,又可以依托城镇打造强大的重甲骑兵和步兵。众所周知,具装骑兵就是鲜卑人的杀手锏,而马镫的实物也最早发现在北方。
显然,六镇的军事地位重要、军事实力强大。因此作为重要的北方警备区和兵源储备区,北魏早期诸帝将六镇所在的阴山地区作为重点巡视区域。即使到了时期的太和十八年(494)七月,孝文帝还巡视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四镇,下诏六镇及御夷城人,年满八十以上而无子孙兄弟,终身给其廪粟;七十以上家贫者,各赐粟十斛。但是,什么都怕但是,在北魏迁都洛阳后,原本经济条件就比较好的中原地区成为北魏的重点发展区域。而大同地区处于山西北部,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如中原地区。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中,一个地区的农业条件会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而就在孝文帝巡视四镇的同年,北魏迁都洛阳。
结果原本作为首都屏障的六镇地区重要性极度下降。此外,因为六镇地区农业不发达,所以需要内地支持。北魏前期可以利用政治手段为六镇地区提供足够的军粮,而随着迁都,六镇地位下降,外加内地自然灾害也不少,六镇就只剩自力更生了。除此以外,在后,北魏仿照南朝建立,一部分鲜卑贵族变成门阀。但是其大多是南下的鲜卑贵族,传统军事贵族受到排挤。比如,北魏在汉化过程中,把南朝优缺点都一股脑的吸收了。比如与北魏文官甚至提出“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的建议。
▲东魏武士俑
去洛阳的鲜卑贵族转型了,但是传统的就被边缘化了。因此,六镇官员的选拔也不像以前那样优中选优了。广阳王深就此上书肃宗分析说:“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有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纵,过弄官府。政以贿立,莫能自改”。《魏书·京兆王传》也载:“政事怠倦,纲纪不举,州镇守宰,多非其人”。最终,六镇将领已经从大家抢着上的岗位,变成“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的境地。 结果六镇成了边关之地,那些失意的边军官兵也因为被边缘化而日生不满。
▲敦煌骑战图
在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北魏朝廷又下诏“诸州镇军贯,元非卯配者,悉免为民,镇改为州,依旧立称。”结果六镇镇民军籍、军户的自由民身份被免除,转化为依附性很强的“府户”(类似农奴)。这就是说,他们的最后一点政治优势都没了。经济待遇没了、政治地位又没了,六镇之乱或六镇起义就此爆发。
正光五年(524年)三月,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发动起义。然后三个月内,六镇皆反。因为六镇起义军本来就是世代从军习武的,而北魏内地的军队在和南朝的战争中不断消耗和腐化,很难打过起义军。北魏最后不得不联合柔然两路夹击,才镇压了起义。虽然六镇起义失败,但是余部仍然起义不断。
最终,同样是发源于代北的尔朱荣镇压了六镇起义的余部,但是六镇起义军部分将领像,等被尔朱荣收入麾下。后来,随着尔朱荣的被杀,。高欢和宇文泰的起家军队就是靠着接收的六镇军民。尤其是高欢消灭尔,就是依靠其收编的20万六镇军民。
另外,当依靠镇压六镇起义起家的尔朱荣在掌握中央政权后,在手下军官的建议下,对北魏皇族与官员进行了大屠杀,这就是。在那场屠杀中,被杀的官员和宗室据《》、《魏书》记载有一千三百多人,《》记载有两千多人。所以,那场起义以及之后的那场屠杀,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宣告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六镇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实在不应该只停留在历史教科书的一角……当然随着现在历史课的所谓“减负”,那一角估计都待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