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蜀汉后期严重缺乏人才?
“蜀中无大将,作先锋”这句话可以说家喻户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蜀汉后期严重缺乏人才的现象,那事实上是不是如此呢?估计已年近半百,估计年近四十岁,吴懿年纪估计也四十多岁了,廖化估计快五十岁了,确实大部分将领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二三十岁的年轻将领寥寥无几。
不少人将其原因完全归结于丞相诸葛亮不会用人,政务一肩挑,不懂得培养年轻人才,就是很好的例子,明知道他言过其实却还让他守备街亭,最后导致北伐失败。这可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蜀汉后期人才少的根本原因并非诸葛亮不培养人,而是诸葛亮也没有办法,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是幽州涿郡人,流浪辗转各地,身边跟随了各地的人才,其中、、、简雍等均是北方人士。刘备到了荆州,诸葛亮、、、魏延等等一大批荆州人士追随,刘备到了益州,又有一些益州人士归降,所以刘备的臣子组成很复杂。
更重要的是蜀汉其实就一个益州的狭窄领地,而聚集着来自各地的臣子,为了稳固统治,来自荆州的臣子地位肯定是第一位的,而从北方来的臣子地位肯定也是很高的,还有原来的那帮臣子地位次之,于是益州本地人士的地位就比较低下了,因而在蜀汉真正掌握大权的人中很少有益州本地人,王平、马忠算是。益州猛将张任为何宁死顽抗刘备大军,蜀地大儒谯周为何仅能议政并无实权,这都是益州本地人士地位较低的表现。
所以,诸葛亮执政时期,并不敢过多重用于益州本地人士,这也是他执意培养马谡,而不让王平担任主将的原因之一吧,一旦益州本地人士掌握了大权,那么蜀汉政权将。于是,诸葛亮不得不培养与重用荆州人士,例如廖化、马谡、、魏延、、、邓芝等等,但是一个致命问题就在于,这些从荆州到益州来的人都已经慢慢老去了,马谡算是年轻的了,而关兴、张苞早早离世,蜀汉官二代也并不出色。
就这么,益州本地人士不太敢过多培养任用,这便是难言之隐啊,而荆州人士逐渐老去,名将后代又并不出众,蜀汉后期出现了人才不济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