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洗耳”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传统的儒家故事里,“许由洗耳”是赞赏山中高士的典型故事,许由是典型的高士。历朝历代的隐士,许由算是隐士的鼻祖。什么是隐士呢?隐士首先是知识分子,是“士”阶层的成员之一。并不是所有居于乡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称为隐士,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从这一点上说,许由是超级隐士。
许由(大约前2323—前2244)字道开,号武仲,帝尧时期的一介平民,许由故里在邱县城北三十五里大省庄,村西有石碣,勒存寺中。许由兄弟七个,皆为清高隐士。许由自幼农田躬耕,不营世利,讲道义,守规矩,邪膳不食,邪席不坐(听听,这就是品性)。夏天树上筑巢而寝,冬天挖地窑居住。食山果、饮河水,且无怀器,手捧而饮。
尧帝86岁时(前2287),深感衰老,儿子丹朱不肖,在他那个时期,世袭制尚未形成,而且帝尧也不愿因爱子而误天下。听说许由清高大志,便派人求贤,想把帝位给许由,许由知道后说:“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以求陶冶情操,非求禄位;纵情游闲,以求安然无惧,非贪天下”。尧得知许由不轻移其志,便登门拜访。许由仍推辞说:“我年纪大了,需求无多,还是当个臣民吧!”于是连夜逃往箕山颖水旁,农耕而食。其实这已经是避居了。可是尧不放过啊……
尧得知许由去处后,又派人请他做九州长。许由听后更是烦恼,匆忙到颖水(河南附近)边掏水洗耳,许由认为帝尧的话染了他的耳朵,需要洗洗耳朵才好。这就是“许由洗耳”的来历,后来许由隐居深山之中,终身不为名利,死后葬于箕山之巅。
后,以五岳配祀许由,世代供奉,曾登临凭吊。《前汉书》列许由为仁人。《》赞云:“昔许由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有意思的是,中国历史上隐士最多的时代是晋代吧,晋代的隐士里有一位叫皇甫谧的人,他并不认可许由,他在自己的《高士传》里记了一件事:
说许由在得知尧要让他当九州长时,“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就在这个洗耳这个当口,一个叫巢父的人牵了头牛犊子过来,问许由为什么要洗耳朵,许由说了“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的缘故,巢父的话是:“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汗吾犊口!”说完这句话,他牵着自己的牛去上游喝水去了,许由洗过耳朵的水,他嫌脏。
可见,历史与小说还是有差别的,每一个人人生都是活在人的传说中,传说与现实哪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