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好婆婆定姜:儿子死后支持儿媳妇再嫁
在中国,婆媳矛盾绝对是第一大家庭矛盾,古往今来一直皆是。到底是婆婆厉害还是媳妇更生猛,如今这个社会已很难辨出个结果。但是在古代,婆婆是绝对的常胜将军,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最让人熟知的例子便是诗人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唐婉。明明是一对神仙眷侣,但陆游的母亲就是看不惯儿媳妇唐婉,硬是活生生将相爱的两个人拆散开来,导演了一场爱情悲剧,叫人唏嘘到如今。
在古代,一个女子的婚姻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夫君,而是取决于婆婆。诗人有一首《新嫁娘词》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虽然这首诗作者写它的初衷并非实指新嫁娘,而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投石问路,但从中,古代婆媳关系也可见一斑。一个初作人妇的女子,嫁到婆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去旅游度蜜月,不是晒恩爱,而是想办法讨婆婆欢心,以求得以后能与夫君过上安心的日子。可怜,可叹也!
中国几千年的父权制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加之孝文化的深入,使得作为晚辈的儿媳妇自然是一个家庭中的“弱势地位”。而像陆游母亲这样的婆婆,但是还是那句话,凡事皆有特例,好婆婆也是有的,比如今天的主人翁定姜。
定姜是春秋时期卫国卫定公的夫人,我查过一些史书,在《左传》和《列女传》中有关她的记载,让我产生兴趣的便是《列女传》中老前辈对她的描述。
说的是定妻的儿子找了个老婆,可惜她儿子命薄,还没等到老婆生孩子便自己先去阎王那报道了。三年服丧期满之后,定姜居然亲自把儿媳妇嫁人,让其重新寻找自己的幸福,并亲自将儿媳妇送到城外,婆媳二人上演了一曲感人肺腑的送别戏。
由此可见,定姜应该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好婆婆,相信她儿媳妇在她家也没经历过婆媳矛盾的困扰。这件事不是刘向写定姜的主题,定姜也并非就凭这件事上了刘向《列女传》的母仪篇。
能够登上《列女传》母仪篇的女子可不简单,必定是各方面品德端正堪称典范的女子,仅仅是嫁儿媳妇之种小事显然是不够的,主要是表现在其对国家的贡献,她是一位有远识,顾全大局又贤德的女子。
定姜的老公卫定公讨厌当时卫国的卿大夫孙林父,使得孙林父逃到晋国请求庇护,后来晋国又解除了对戚邑的保护,让使臣到卫国请求让孙林父回国。卫定公先是不肯,但定姜相劝说:“不能这样的,孙林父是先君宗卿的后代,大国又出面相求,你不答应,势必会引起麻烦,甚至会导致亡国。还是忍忍吧,以国家为重。”卫定公听从了老婆的意见,这才同意让孙林父回到卫国。
后来卫定公去世了,立了姬妾敬姒的儿子衎继位,是为卫献公。在卫定公的丧期间,卫献公表现非常不好,一点悲伤的意思都没有,这在古代可是大逆不道之事,也可窥得其人品质不咋的。定姜见到很难过,叹气说将来卫献公不会是位明君,很可能卫国会亡在他的手里。起先,定姜是主敬姒的另一个儿子鱄继位的,因为鱄比他哥哥贤明得多,可惜定姜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
果然如定姜所料,卫献公因暴虐不得人心,被逐出卫国12年。在此期间曾向宗庙申诉自己无罪,但定姜不认同,并用事实细数卫献公的过失,最后还是在鱄的努力下才得以回国复位。
定姜的贤德不仅体现在家事及宫廷政治斗争之中,还体现在军事之上,在她的分析及指导下,卫国军队成功击败了的入侵,将郑国军队赶出了卫国,并俘虏了其主帅皇耳。
由于史料缺失,不能细数定姜的贤德之举,但相信这几件事仅仅是她生涯中的几个代表。即便这样,我们还是能得知定姜是一位很识大体,有远识,又有魄力的贤德女子,她的形象是正面而完美的,比起那些淫乱奢靡的后宫女子而言,定姜简直是一股别样的清流,直沁人心。
最后摘录刘向《列女传》中的话来以示敬仰, “卫姑定姜,送妇作诗,恩爱慈惠,泣而望之。数谏献公,得其罪尤。聪明远识,丽于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