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现明清墓葬群基本为竖穴土坑墓 反映了独特的墓地葬俗
铜、银饰件
铜元宝
瓶形玻璃器
快报讯(记者陈陈 通讯员张瑞 摄影 张瑞)日前,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天津滨海机场扩建工程征地范围内经考古勘探发现的东丽区牧场新村墓地和东丽区朱庄村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明清墓葬近30座、灰坑两座、古代窑址1座,出土陶、瓷、釉陶、银、铜、玻璃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近百件。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此次明清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属天津南部地区首次考古发现。
此次所发掘的明清墓葬基本为竖穴土坑墓,南北向居多,有单人葬、双人葬与多人合葬几种形式。根据墓葬的形制与出土文物等,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作出判断,应为当时的平民墓地。出土的文物以铜、银饰件,灰陶明器与明清钱币为主,其中铜元宝与瓶形玻璃器的发现在以往天津明清墓葬考古中并不多见,且特点鲜明,反映了独特的墓地葬俗。
在东丽区朱庄村墓地,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迁葬墓1座,此墓以釉陶单耳缸做葬具,内置人骨,属天津地区明清墓所罕见。
此次考古发现的明清墓葬与以往在蓟县、宝坻、武清等天津北部地区发现的同时期墓葬葬俗差异明显,其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没有”。第一,天津北部地区明清墓葬普遍存在尸骨胸部和面部覆盖板瓦的习俗,此特点在这次发掘中没有遇到;第二,在天津北部地区同时期墓葬中,双系陶罐和酱釉罐时常会出现在尸骨头部位置,而这次发掘中也没有发现,取而代之的是极端明器化的泥质陶素面小钵。
目前,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已展开对考古发掘中被发现的全部人骨标本的科学采集、修复和体制人类学测量的工作。这批人骨标本资料丰富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业已启动建立的华北地区人骨标本库的内涵,填补了天津南部地区人骨标本资料的空白,为开展明清时期天津地区南、北不同地域人口的体制人类学差异对比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