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能够篡位成功,真的是曹爽太弱吗,其实曹丕时已埋
说起得国最正的皇朝,非大明莫属,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那得国最不正的皇朝呢,非司的莫属,以忠臣形象收拢人心、未费一兵一卒就夺取了征战一生打下的江山,史称嬗变。
司马氏的晋朝,是得国最不正的皇朝。未费一兵一卒夺了曹操征战一生的江山
自曹操去世建立魏国之后,都比较短命。曹丕在位七年,在位九年,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遗诏由八岁的继位,由大将军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志大才疏,年轻得志不免有些飘飘扬,不久就开始打破二元辅政的格局,重用、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不久即将司马懿明升暗降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事权。
司马懿此时已是四朝元老,多年的官场经历让他开始隐忍并等待时机反击。不久,司马懿就称病不出,曹爽亲信李胜在到荆州上任时去司马懿府名为探望实测刺探,的司马懿骗骗年轻的李胜还是手到擒来,李胜的刺探让曹爽更加放松警惕。
的司马懿乃一代奸雄。被架空后装病隐忍,等待绝地反击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随皇帝曹芳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之墓,司马懿随即发动政变,以名义关闭城门,以蓄养的死士夺取首都城防。随后司马懿奏请太后历数曹爽兄弟专权误国的罪行,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职兵权,以侯爵的身分退职归家。
此时曹爽兄弟因为一时大意已丢失首都,面临的出路有两个:
1、向司马懿投降,回到首都以侯爵身份退职归家,但风险是司马懿食言杀他怎么办
2、挟持皇帝,明令各地忠于皇帝的地方军队反击司马懿,但风险是有多少地方军人站在他们一边是否有胜利把握,一旦失败那就是谋反要诛三族。
曹爽想了一夜最终怂了,向司马懿投降,司马懿果然食言将其满门抄斩,牵连的宗亲达5000人,从此曹魏皇室大权旁落司马氏,曹魏的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
曹爽关键时刻怂了,贪图富贵投降司马懿,最后被满门抄斩,曹氏宗亲被牵连5000人
表面上看,曹魏的灭亡是由于曹爽兄弟太弱,在形势未明朗、皇帝在自己手中时,由于贪图富贵竟、并对司马懿抱有幻想,竟直接投降了,不禁让人,太无能了、草包怂蛋。
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各位网友有没有觉得奇怪,在曹操创业时曹氏宗亲名将云集,、曹洪、、、、,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可是,在高平陵之变发生时,好像就曹爽一个怂包是曹氏宗亲,其他的曹氏宗亲都销声匿迹了,主要的军队也不在曹氏手中。而司马懿呢,当时司马懿发动政变占领都城,几乎所有的士族官员都站在司马氏一边。设想一下,司马懿以自己蓄养的死士占领都城后,魏国军队还像曹操时代一样掌握在曹氏宗亲手中,司马懿和他的三千死士估计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而这一切,曹氏宗亲军权旁落、人才凋零,以及士族官僚站在司马懿一边,是怎么导致的呢,这正是魏国开国皇帝曹丕一手造成的。
寒门出身的曹操白手起家并能够打下一片江山统一北方,靠的就是两点:
1、依靠曹氏宗亲建立忠于自己的军队,前期魏军名将曹氏宗亲非常多,大家熟悉的曹仁、曹洪、曹昂、曹彰、夏侯惇、夏侯渊等均是军队核心力量。
2、重用寒门官僚,注重才能不重家室。这些寒门人才没什么政治根基,完全靠曹操的赏识获得地位,对曹氏。
曹丕作为与曹操、齐名的建安三子,魏国的开国皇帝,文采武功了得,但其在政治上是十分短视的,他继位后做了两件事足以导致后世子孙的:
1、曹丕继位后,与曹植、曹彰的夺嫡过程让他夸大了曹氏宗亲的威胁,囚禁了曹植并开始打压曹氏宗亲,重用像司马懿等外臣制衡曹氏宗亲,曹氏皇族的力量不断遭到削弱。
2、推行,曹丕为取代做皇帝必须要收买士族人心,因此推行了九品中正制,为士族的崛起准备了条件。士族有自己的政治根基,对曹氏皇族并不忠心,而司马懿却通过主持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收买了大量士族的人心。
曹丕打压曹氏宗亲,重用士族,为后来司马懿的崛起埋下祸根
曹丕死后,曹氏宗亲的大权旁落和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力量的崛起,造成力量的此消彼长,此时只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导火索,就能让司马懿推翻曹氏。而曹爽兄弟的乱搞,正是给了司马懿一个机会,从此曹氏江山落入司马氏之手,曹操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