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辩论赛:孟子舌战淳于髡 孟子为何会输?
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孟子,曾经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希望诸侯王能够采用自己的主张救国,可是常常碰壁,不得重用。在其拜会的各大诸侯王中,齐宣王算是比较贤明,对孟子也比较客气了。只不过客气归客气,齐宣王对孟子执客卿大礼,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采纳孟子的主张,搞的孟子心里很窝火。
于是,有了下面一场辩论:
孟子说:“今天,我游说你家大王,你家大王还不高兴,我想,大概是这小子不知道,好为什么是好吧”
淳于髡在孟子游说齐宣王的时候,就坐在孟子的旁边,看了全过程,很有发言权。淳于髡说:“不对啊,大师。应该是你实在没有说出什么好来吧。过去,大音乐家弹琴,就算是深藏在水里的鱼都会浮出水面来听,天子的马吃着精美的食料都会抬头欣赏。鱼和马尚且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何况是我们大王呢?”
淳于髡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齐宣王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贤明了,为何孟子的主张在齐宣王那里就根本行不通呢?孟子的学说本身就没有问题吗?
当然,孟夫子是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的。孟夫子反驳说:“当雷电交加,连树木都劈开的时候,全国的老百姓都感到震惊,可是耳聋的人却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太阳月亮是那么的光明,让天下万物都受到光辉的照耀,可是瞎眼的人却什么也看不到。现在你家大王就像是聋子和瞎子啊。”
孟子说的也不如道理。在孟子死了之后一百来年,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提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孟子本人也在以后的一千多年,地位越来越崇高,成为亚圣。孟子的学说,当然不能说没有道理。那么,为何后世君王欣赏孟子学说,而齐宣王等战国时期君王就弃之如敝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