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芦衣顺母
原文: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以衣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紖。父察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诗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译文:春秋时期鲁国的...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啮指痛心
原文: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诗赞: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译文: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百里负米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诗赞: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译文:周朝的仲由,表字...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孝感动天
原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
-
为什么很多地方会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喝雄黄酒真的能辟邪吗
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吃喝喝有关。也不例外。 在端午节这天,除了全民一起吃粽子(包括甜粽子和咸粽子)外,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还有喝雄黄酒的习惯。这个习惯,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白蛇传》: 在绍...
-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简介:过年贴年红的意义有哪些?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春联 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
-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简介:除夕这一天为何要祭祖?
祭祀先祖,是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
-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简介:正月初一的拜年有什么讲究?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
-
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简介:压岁钱的习俗又是怎么来的?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年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
-
雨水节气反映着什么?雨水时节各地的气候是怎样的?
今日雨水 你们那里下雨了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正月中,天生一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即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是反映...
-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
是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戏曲家,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二人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二人如同东西方双峰并峙的文学巨人,辉映着世界。汤显祖是我国文艺史上的丰碑,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成就,在戏曲创作方面的成就最为显赫。他创作的《》(...
-
古代举行婚礼时,新娘为什么要盖上红盖头?
很多人都不了解新娘头上的红盖头的寓意,接下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欣赏。 虽然说,现在很多所谓的中式婚礼,都是现代人出于热闹而被弄得,完全失去了古时候的韵味,但是有一些习惯倒是没有改变,比如盖一块红盖头,由新郎揭下来。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
-
赶庙会的风俗是怎么来的?古代的庙会是什么样的?
在落后的古代,由于经济不够发达加上交通不方便,普通百姓甚至毕生都没出过远门,同时他们也没有旅游的概念,毕竟那个年代旅游可以说是一种折磨了,因此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家里和附近,能够放松和休闲的活动好像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只限于哪些富人,但平民...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作者分别是谁?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曾经涌现出了许多珍贵的文化瑰宝,绘画作品就是众多瑰宝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有很多作品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留给我们的只有无限的遐想,但是也有很多优秀的画作遗留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