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的动植物当中,中华鲟有着怎样的研究价值?
在自然界中,中华鲟是鲟类当中最具知名度的一种,最长的中华鲟可长达5m左右。不仅如此,中华鲟还是长江霸主,被人们戏称为活化石。那么它有哪些特征与生活习性呢?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肉食性动物
中华鲟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它们虽然体型很大,但是对食用的食物十分挑剔。中华鲟作为底栖动物,以食用河流底部的昆虫以及软体动物为食。并且这些猎物多体型较小,移动速度极慢,方便中华鲟捕食。在海洋中生活的中华鲟则以小型的鱼类为食物,偶尔会食用贝类和鱼类,很少吃软体动物。
幼年时期的中华鲟以底栖鱼类为食,或者吃海洋独有的虾以及贝壳类动物。中华鲟的寿命很长,最长可以活40年。中华鲟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此在我国境内是同般国宝的存在。中华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从中华鲟的体态特征上,人们仿佛能看到几千年前各种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的形态。
二、濒临灭绝
中华鲟在几千年的演化过程中,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生物的基因以及体态特征,甚至是习性。生物学家们通过分析中华鲟的血液以及生活习惯,能够推测出过去的原始生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华鲟主要活跃在亚洲境内,我国、日本以及都是中华鲟主要分布的地区。
中华鲟在我国境内多分布在长江的主河流,尤其是金沙江流域。长江河流分支,例如钱塘江和湘江的流域内,也有少量中华鲟的出现。近年来,中华鲟的数量越来越少,一度陷入灭绝的状态。即便国家保护中华鲟的力度很大,但由于其在长期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现代河流的环境,因此数量急速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