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知网借鸡生蛋生意该改改了
奇人异事 2021-12-09 12:16奇人奇事www.qiwenkd.com
“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一事引发热议。
未经过老教授同意擅自传播,作者自己下载还要收费,中国知网做起了“无本生意”。其表面上霸王条款自定的“强制授权”,背后却是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回归公益、与作者共赢才是正途大道。
对于中国知网,相信很多写过论文或从事学术工作的人士来说,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不过,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因为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00多篇论文,且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对于赵德馨教授投诉的“自己下载还要付费”一事,中国知网工作人员回应称,作者自己的文章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作者可以在知网首页点击,“作者服务”进入“学者库”,注册登录后输入单位名称“认领个人论文”。
未能按照单位匹配的成果,可以通过“文献检索认领”继续认,对于同单位同姓名匹配错误的论文,也可以选择退领。
据报道,中国知网方还表示,知网正常是与学校和期刊编辑部合作的,不与作者直接对接,“知网有具体的资源合作部门和学校及期刊方面对接,获取相应的资源,展开具体的合作。”
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把论文领域的平台巨头——中国知网给告了。原因是后者擅自收录他的100多篇论文,老先生没拿到一分钱稿费,自己下载还要付费。
赵教授最终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余万元。中国知网不再收录他的文章,已收录的也全部下架。
央视网评:
“不问自取即为盗”,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中国知网却拿老教授发表的文章卖钱,做了“无本生意”。就像赵德馨教授所说:“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中国知网表面上霸王条款自定的“强制授权”,背后却是对知识产权的垄断。
中国知网获取论文著作权的方式,是建立在渠道优势乃至垄断之上的。很多时候,它并没有获得原作者的直接授权,而是被打包进期刊、大学学位论文的“格式化条款”里,其中几多自愿,几多无奈?
目前,中国知网利用其市场支配性地位,把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两大渠道捂得严严实实。大学、期刊想获取相关资源,就必须交出作者的授权。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提交论文时,一般也会被校方要求签订《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把论文授权给中国知网。学者向期刊投搞时,很多时候也是被要求授权中国知网使用。
所以,一般而言,中国知网收录当下原作者撰写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至少在形式上满足了“授权”要件。但是,这样“授权”格式条款是明显有问题的。
一者,它没有溯及力,不能让中国知网获得条款生效之前的已经发表的论文、文章的网络传播权。可中国知网是明知自己理亏,还是“霸王硬上弓”,收录了相当数量未授权论文。
比如,赵德馨教授被侵权的论文,有的发表在2011年,甚至更早,当年赵教授发表论文时没有签署授权文件。再如,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代表已故作家汪曾祺,也曾以类似理由起诉中国知网侵权收录、传播其文章。
无论是89岁老教授,还是汪曾祺先生,他们之所以能赢得官司,还是因为文章发表较早,没有被要求签署授权协议,从而逃出“被支配”的命运。如今,绝大多数论文的作者可能会因为“被同意”,从而很难向中国知网维权。
随着收录论文越来越多,中国知网“借鸡生蛋”的生意正在完成生态闭环,将来作者打赢官司的希望会越来越小。
其次,中国知网的授权条款涉及“霸王条款”、垄断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知识原创者的尊重。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发表后被收入中国知网系统,用于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原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应有报酬。
譬如,中国知网向博士论文作者仅需一次性支付100元,以及400元的检索阅读卡,但是,这些文章每在中国知网上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0.5元/页甚至1元/页的费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颇有讽刺意味。
中国知网的前身,源自1999年“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它打出的口号是“创新知识资源全国共享行动计划”。言犹在耳,如今中国知网的公众形象却正由“屠龙者”变成“恶龙”。
创新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知网“借鸡生蛋”这本创新生意该改改了!回归公益、与作者共赢才是正途大道。
上一篇:巴萨0-3拜仁 欧冠小组出局
下一篇:男子趁店员睡着爬到门口逃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