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合同无保险 寒假工为何没人管?
奇人异事 2016-01-29 11:05奇人奇事www.qiwenkd.com
为应对即将来临的请假潮和辞工潮,寒假工成了部分东莞制造业企业当下最好的选择。由于实体经济不景气,过去是企业找中介“抢人”,现在是中介向企业推销寒假工。当地多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表示,东莞的寒假工需方市场比去年至少下降了50%。据悉,东莞目前的寒假工主要来自贵州、云南两地的学校,以中职生和大专生为主,往年年底中介往企业送一名寒假工最高的每月可拿1000多元。现在这个费用在600~700元/人/月。(1月5日《羊城晚报》)
之前各地的媒体都陆续曝出学生工、假期工丑闻。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内陆省份的职业院校在校生,甚至是刚刚入学的职校一年级新生,被选送到广东、福建的制造业企业“实习”。所谓“实习”,其实就是无差别上岗,没有培养要求,仅仅是为了填补流水线需要。为了满足带队管理的要求,校方通常会以学分甚至毕业证为要挟——当然,事情被媒体曝光后,校方会改口宣称学生“实习”纯属自愿。
在此前的一些学生工、假期工丑闻事件中,当事学校或带队教师都坚称,选送学生到沿海地区“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提前适应社会,掌握相关职业技能。但越来越多的个例事件都证明,组织学生工、假期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赚钱,带队教师、校方、中介都成为了学生工、假期工薪酬的盘剥者。
从《羊城晚报》的报道来看,仅中介介绍一名寒假工,每月就可以拿到几百至一千元不等的好处,这还不包括带队教师、校方从寒假工薪酬中抽走的份额。寒假工春节定岗上班,实际可拿到手的工资有多少,可想而知。同样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用工单位显然不会与学生工、假期工签署任何正规的用工合同,也不会购置相应的保险,这对于双方正当权益的维护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学生工、假期工利益链条,并不复杂,但除非事情被“闹”起来,否则无论是学生输出地(当事学校的所在地),还是工厂所在地,地方劳动监察部门对于这类违规用工的“包容”程度,令人咂舌。这也是相关的中介机构大大方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吐露学生工、假期工“倒手”奥秘的原因所在。
监管部门默许企业大量使用学生工、假期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最近几年来,制造行业面临的普遍不景气,学生工、假期工不需要企业付出相应的社会保险成本,管理成本也更低;而在春节前后的假期,由职校学生充任的假期工还能够极其有效的弥补企业人手不足,实现假期订单运转的平稳。
监管部门没有意识到,过早让职校在校生特别是新生到毫无技术含量、高度重复枯燥的制造流程一线定岗工作,还容忍中介、校方盘剥学生工资,这只能让职校生高度厌恶制造业工作,无论制造业如何升级转型,也将很难重新具备对这些职校生的吸引力。
并且,运作职校生到制造企业扮演假期工,对于职校和带队老师来说,收益如此丰厚,收益变现如此迅速,很难避免校方因此忽视课程培养质量——这将弱化职校培养的毕业生适应新型、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制造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