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人类50年后还能吃什么鱼?
在人类大肆捕捞以及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下,半个世纪后,人类的食谱将有极大的改变。届时,海蜇薯条、鱿鱼香肠、海藻汉堡等口味怪异的食品可能将一一粉墨登场。
想象一下——现在是2050 年的某一天,你正饥肠辘辘。家里的机器人灶具不听使唤,不巧的是,外送比萨的飞行器也在半路折断了机翼。天无绝人之路──还是到烤鱼店走一趟,看看有什么吃的吧。想不到烤鱼店已经不是从前模样了,店里有薯条出售;那些所谓的鳕鱼、比目鱼,你也只能通过墙上的照片,一睹它们往日的风采。你看了看柜台上的餐牌,所有菜名都向你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就吃鱿鱼吧。于是,你点了一份至尊鱿鱼和薯条,外加炸海蜇圈作为配菜。
上述的情景或许有些过于离奇,不过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如果我们不改变捕鱼的方式,继续污染环境,无视气候变暖问题,那么更多鱼类的身影将在餐桌上消失。那我们吃什么呢?到时候,其他味道怪异的海产品将成为饭桌上的主打食品。
过度捕捞乃罪魁祸首
近期,英国海洋生态保护学会发表了一篇名为《宁静的海洋》的报告,全面详细地阐述了海洋鱼类面临的困境。如果你最喜欢吃肥美的鲟鱼,这篇报道就要伤你的心了。去年,海洋生态保护学会对47 种鱼类进行了调查,结果只有8 种鱼类生存情况良好。前景堪忧的鱼类包括大西洋鳕鱼和雪鳐,大西洋比目鱼更是濒临绝种。
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气候变暖和污染。据统计,超过30%的三角湾和15% 的沿海水域受到不同物质的污染,微生物、杀虫剂和重金属均榜上有名。事实上,罪魁祸首可能非过度捕捞莫属。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人类过度捕捞的鱼类资源多达世界总量的1/3,其中包括正在渐渐恢复数量的品种。欧洲委员会更是认为,在欧洲本土,过度捕捞的鱼类甚至超过总量的88%。前景越黯淡,渔民撒的网就越大。
本格拉河流地处南非印度洋一带,是一片宽阔的水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之一,这里的产鱼量十分可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今非昔比,据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渔场闯入了众多不速之客,其繁殖速度迅速,数量已经相当于鱼、沙丁鱼、鲭鱼和鳕鱼总量的三倍。这位不速之客是谁呢?水母。人类毫无节制的捕捞意味着其他鱼类数量下降,水母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可以独享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而这些浮游生物恰恰是为海水提供养料的来源。
“投机分子”鱿鱼也大有增长之势。在太平洋东部,由于少了金枪鱼、旗鱼这些竞争对手,美洲大赤鱿的数量急剧上升。靠近加利福尼亚沿海一带,赤鱿的疯长使鳕鱼的数量岌岌可危,在这之前,鳕鱼的产量十分丰富。
海蜇汉堡成为现实
基于最近的一份海洋生物统计调查,加拿大科学家预言:如果海洋鱼类继续以现在的速度减少、消亡,那么到2050 年,世界上所有的鱼类将会消失。究竟什么是问题所在?2050 年来临时,我们吃什么呢?
或许日本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日本有一种野村水母,它们表皮粘滑,身长6 英尺。在过去的几年中,大量的水母群开始定期地攻击当地的鱼类。它们在渔网中挤压其他鱼类,抑或是用危险的触角喷射毒液。当地沿海的渔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收入下降80%,毫无疑问,水母已经成了危险分子。然而在一个叫做奥巴马的渔村里,富有商业头脑的当地人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吃水母。当地开设了烹饪班,教会人们各种食谱。转眼间,黏黏的怪物就变成了美味的寿司和其他风味小吃。
有些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这样做。在《宁静的海洋》报告中,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渔场中心的丹尼尔·鲍利(Daniel Pauly)博士写道:“1998年末,我第一次提到海蜇汉堡包,当时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荒谬的玩笑罢了。我从来没想到过它会成为事实。”
各国态度褒贬不一
那么我们到底喜欢海蜇吗?通常人们会把鱿鱼作为烹饪食材。例如,地中海地区的人们把乌贼作为主食;在英国餐馆里面,这道菜也广受食客的欢迎。实际上,鱿鱼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绝佳来源,且富含维他命。即便如此,超市的鱼类专柜上,鱿鱼的销路总是不温不火。况且,意大利人对鱿鱼也没什么好印象。
中国人喜欢把水母叫做“海蜇”。中国人历来喜欢吃海鲜,这个习惯已经有1000 多年的历史了。我曾经在宁波住过,那里有一个海鲜城离上海不远。在一次朋友的婚礼上,我尝到了海蜇的味道。对我来说,嚼海蜇的滋味可不好受,嘴巴里好像满是动物关节的结缔组织,难受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