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新闻官》扶贫电影真扶贫 扶真贫

新闻热点 2021-08-23 09:29奇闻怪事www.qiwenkd.com

——观电影《村里来了新闻官》有感

  新年将至,脱贫攻坚即将进入验收阶段,在万众瞩目期待中,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引下,涌现出一大批精准扶贫题材优秀影视作品。其中,重庆本土创作的扶贫电影《村里来了新闻官》以真实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刻画、深入浅出的政策解读和朴实凝练的情感表达脱颖而出,成为扶贫电影中的精品。

  影片讲述了在深度贫困地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人口素质,促进转移就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提升脱贫效果的故事。著名演员霍青担纲主演并首度执掌导筒,在片中饰演主动请缨,到市委宣传部定点扶贫地区“梨花村”就任第一书记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渠。

  影片刚刚上映便收获一致好评,其中最多的评价就是“真实”。

  不同于同类题材的其他影片,本片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敢于用架空的手法表达现实题材,并能使观众感到真实,可见创作者的功力。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部影片中的虚与实。

一探:人物造像的虚与实

  在人物塑造方面,创作者采取了“群像糅合”和“抓典型”的方法。主人公李渠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但他的性格、他的形象,他说的话、做的事无不来自编剧对生活的深刻观察,无不经过严谨的推敲。可以说,李渠的形象是对当代扶贫干部的工笔描绘,是全国三百五十万扶贫工作者群像的集合体呈现。在村干部曲解政策,放任“假贫困户”谎报瞒报的时候,李渠坚持重新认定,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扶贫不是养穷!”,这一刻,李渠是严肃较真的;在懒惰成性,习惯了“等、靠、要”的贫困户接二连三地伸手要钱的时候,李渠一次次自掏腰包,帮贫困户解燃眉之急,这一刻,李渠是宽厚仁慈的;在扶贫大会上,李渠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解读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在扶贫路上,李渠因地制宜,率先搞劳务输出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开路者、先行者……李渠不是某一个扶贫干部,而是每一个扶贫干部。在他的身上,凝结了三百五十万扶贫干部的优秀品质,折射出当代扶贫干部的金色品格。

  另一方面,创作者还塑造了几个典型的贫困户形象:好吃懒做、啃老成性的秦四宝,家里走出大学生的肖福生,“家有三凤”又添一子的刘友贵,“娶个媳妇穷三代”的邹清明……这几个人物,不仅个性鲜明,还分别代表了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超生致贫、因娶妻致贫等几类贫困户典型,使影片在生动展现贫困人口群像的同时,也全面透析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

  整体来看,影片中的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形象均来源于现实。这样的人物塑造法,既避免了只表现局部而忽略整体造成的偏颇,又规避了因脱离现实而导致的过渡神话或妖魔化。人物立住了脚,故事的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探:故事情节的虚与实

  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创作者对虚和实的把握,也尽显胆识和见识。影片中最出人意料的“实话”,就是对扶贫乱象的大胆揭示。

  影片开头,一辆银色轿车盘山而上向大山深处疾驰,耳边回荡的是市委书记威严的声音:“首先,是我们的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不落地,以为下去就是挂个名,捞点资本,混个履历……其次,就是弄虚作假,闭着眼睛打算盘,搞什么数字扶贫,填表扶贫……还有一些干部,不做事也不想事,还盲目跟风,看到别人搞什么他也搞什么……”寥寥百字,当头棒喝。电影就和主人公李渠一样,带着问题出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李渠下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摸排,对贫困户进行重新认定,清退不符合标准的村民,对村支两委曲解政策,只图眼前之实惠,不谋将来之发展的错误行为,决不姑息。李渠的果决可谓大快人心,同时也为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怎样做才是真扶贫,才能扶真贫?

  在脱贫验收捷报频传,各大媒体不约而同聚焦精准脱贫成功案例,扶贫题材文艺作品异口同声“报喜不报忧”的时候,《村里来了新闻官》另辟蹊径,讲真话,揭乱象,提意见,出难题,从错误出发,不避讳展现扶贫之初我们走过的歧途和遇到挫折后的迷茫。一方面,真实的呈现使观众对扶贫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更加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任何伟大的事业无不诞生于荒芜,精准扶贫是古往今来最大的惠民工程,以发展的眼光看,真实地记录过程比单纯地歌颂成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敢于直面现实,大胆提出问题,这是我前文提到的创作者的“胆识”。而能做到不照搬现实,独立思考,开创扶贫产业新模式,这份自信来自于创作者的“见识”。

  影片中,创作者将主人公李渠置身一个极难的处境:“一穷二白三不靠”的贫困村,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既无特色资源,又不占区位优势;上一任工作组被勒令撤回,留下的烂摊子问题重重;村支两委能力有限,目光短浅,有心扶贫,不敢冒险;村民没技术、没文化,思想落后,状况百出……这样的处境,较之现实中任何一位扶贫干部,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针对这样超越现实的“脱贫钉子户”,创作者给出了答案:劳动力也是资源!以人才培训提高劳动人口素质,以劳务输出带动地方发展,这个大胆构想极具现实意义,为现实中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综上所述,创作者立足现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全景展现扶贫工作的同时,又提出扶贫产业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是真正意义上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为同类影视作品的创作树立标杆。

  《村里来了新闻官》是一部极“土”的作品:讲三农,接地气,连演员都说一口地道“重普”。

  《村里来了新闻官》是一部极真的作品,创作者对国家政策理解之深刻、对三农问题研究之透彻、对扶贫工作了解之细致,对乡村发展考虑之长远,以及演员对角色形象的准确把握,美、服、化、道的高度契合,都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主创人员入戏太深!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全民造星造梦,影视产业蓬勃发展,影视作品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下,能有一个团队落脚现实,关注基层,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们深情呼唤能有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落脚现实,想人民之所想,体恤人民之忧苦,为文化之发展、人民精神之富足贡献真诚的作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彰显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Copyright © 2014-2022 www.qiwenkd.com.奇闻网 版权所有

奇闻异事,飞碟,ufo,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考古发现,恐怖事件,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