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健:当坚持自己的歌手等来属于他的时代
“当你是一条小鱼的时候,生活在鱼缸里就觉得世界很宽广。但等你长成鲸鱼的时候,那就要生活在海洋里面。”回顾自己作为音乐人的职业生涯,李健已经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每个阶段,即便曾经怀疑过自己能否靠音乐生存下去。
驾驭不了海中暗流、经受不住大风大浪的小鱼当然是待在鱼缸里面更安全。同样的,没有一条能够在小鱼缸里自在游动的鲸鱼。记者在专访李健的过程中发现,也许,正是因为李健身上那种“坚持做自己”的泰然处之和坚定清醒,让他和他的歌一样打动歌迷。
“走红?因为遇到一个更高欣赏水平的时代”
在没有成为“很红”的大众歌手之前,李健在自己的一盘专辑介绍里说道,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告别了原来的组合。那时,这张唱片还是一片空白,甚至连它的轮廓也想象不出,我曾一度陷入了迷惘。然而,就像每一个节日的自动来临,幸运的我总是与这些音符不期而遇。不过,在这孤独之旅中伴随我的除了那些短暂的欣喜之外,更多的是迷失的焦虑和寻找的不安。
就是在这张专辑里,收录了在2010年春晚被复出的王菲选唱的《传奇》。这首曾经在“孤独之旅”中写作的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创作型歌手李健的存在,尽管他认为《传奇》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在参加了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之后,备受期待的李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大众歌手,他的出场费直线上升,他有了更多拒绝“无谓邀请”的底气。
对于自己的走红,李健觉得是因为自己“运气还不错”。“今天人们的欣赏口味多样化了,对音乐的理解也改变了,大众文化和文艺没有太严格的差别。人们不仅关注嗓音的竞技,更多的是欣赏情感,这种情感不一定是猛烈的、高高在上的,而是更琐碎的、更靠近身边的、更细腻的,这是一个欣赏水平的境界。”李健说。
李健还认为,大陆的歌迷不再单单喜爱港台、韩日歌手,越来越多的大陆歌手拥有自己的忠实粉丝,同样说明大陆的音乐圈的商业化也在规范和成熟。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观众第一次听到了李健是如何诠释别人的音乐作品的,也了解到了李健的多面,比如,他的健身理念、阅读兴趣、甚至他擅长讲冷笑话的能力。
“通常人们会认为一个原创歌手不是以唱功见长,是以创作见长的。比较幸运的是,除了创作,我也能唱。《我是歌手》吸引我的一个地方是,这是一个唱功型歌手的比赛,即便在综艺舞台上,人们真正关注的还是音乐。”李健说。
“我的音乐是摇滚乐”
舞台上的李健总是气定神闲、云淡风轻,那些充满人文气息的字句在他的浅吟低唱中,却让人心潮起伏、思绪翻滚。
“所有写作都是自我写作,自我表达,这是一个真正表达方式,最纯粹的表达方式。听众听完之获取了什么意义,那是另外一面。有的人或许有类似经历,所以在我的歌曲中产生共鸣,有的人能够感染到音乐本身的感染力。”李健同时强调,但只有把自己写清楚、写好,才有可能进入别人的心灵,进入别人的世界。
“其实我的音乐和大部分音乐都是摇滚音乐。”李健解释说,真正摇滚乐其实是用批判的态度传达某一个精神,穿皮衣和重金属高声嘶喊的可能都是伪摇滚。
“摇滚乐就像用真凭实据在说真话的一个人,音乐可能会很粗糙,也有可能像柯.佩雷那样很精致的。言之无物的作品一定不是摇滚乐。”李健说。
李健告诉记者,在音乐表达上,以前愿意做加法,现在愿意做减法。“因为我已经不太需要那些很重的东西来装饰自己,让自己的音乐看似很强大,很有气场,如果词曲足够强大的话,可能单一把吉他的伴奏就很有力量。”
“年过不惑,我知道人要一直困惑下去”
“过了不惑之年后,我知道人总要带着困惑生活下去。”依然困惑的李健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大陆音乐环境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它在逐渐地向很好的发展。
“现在只有歌手才能维生,只靠写歌是很难养活自己的,因为我们没有建立完善的版税制度,当然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大家能够各司其职,即便在幕后创作音乐的人也能很好地生活,才是一个较为满意的环境。”李健提到,在《我是歌手》中选歌的时候常常遭遇选歌难的困境,好的作品其实很稀缺的,必须保护好创作者的权益才能增强他们创作好作品的原动力。
谈到自己的创作,李健坦言从来没有一蹴而就地写成一首歌曲。尽管“音乐创作过程就像解一道数学题的思考过程一样,并不痛苦”,但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和角度时还是很痛苦、很漫长的。
“音乐诗人” “文艺男神”等盛名之下,年过40,已经出道15年的李健并不太在意江湖上的称号。“我在欣喜的之余,也在思考。给大众带来一丝文艺气息,这是好的事情,只不过我希望这丝气息能够停留更久一些,而不仅仅是一阵风。即便我推荐的书有些人不喜欢,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书中的某些内容又带给他一些触动。”李健说。
“我个人觉得自己并没有多少娱乐精神,恰恰很多时候我的作品是严肃的。我知道,人们喜欢一位歌手还是因为他有能够直击心灵作品。”尽管依然有一些期待和不惑,李健依然保持一个冷静而清醒的态度,改弦更张、做出妥协早已经退出他思考的范围,坚持自己是唯一而坚定的答案。
记者采访手记:当坚持自己的歌手等来属于他的时代
我的闺蜜是李健的“资深”级歌迷,资深二字,意味着听过他专辑里的每一首歌,并几乎看过他全部的专访报道。
我问她,你想问李健什么问题?她想了想说,没什么问题,但是想静静地看他一会。跟在机场候机等待、全力捕捉八卦的某些狂热粉丝不一样。李健的粉丝,往往就是这样一些文艺青年,在某个低落或平静的夜晚,点开李健的某一首歌,在反反复复的旋律中,或引发共鸣,或收获温暖,亦或是汲取勇气。
李健当然也有喜欢了他十多年的资深粉丝,只是,最近两年,这个粉丝群体终于慢慢壮大起来。关于原因,李健自己分析的原因是成熟的自己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能够欣赏自己的受众。当我专访了李健一个小时后,我总觉得,李健的“意外”走红,还因为李健在受众心中化身一个符号,在这个吵吵嚷嚷的时代,李健是一个优雅又犀利的音符。
他在舞台上气定神闲地唱歌,往往一张口就能让现场的一些观众掉泪。同时他又保持和观众的距离,在履行“小小的责任”的前提下,坚持创作只为自我表达。他拒绝过度消费自己,拒绝定位自己,拒绝改弦更张,向往闲适的生活境界,却又坚持一丝不苟的创作。
李健啊李健,不愠不火了八年之后,终于走到“大众歌手”的阶段。
作家张炜在他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写道,商业时代是不够温暖的,这样的时代对知识分子来说不够优雅,对众多的生命不够体贴,对弱小阶层更显得冷酷。这样的时代缺少真正的激情和浪漫。人们的想像力在萎缩,因为回答各种美好想像的,常常是残酷的竞争。
这种残酷的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从出生、上学到就业、晋升,背负压力和期望的人们被逼着去成功、去消费、去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当坚持自我的李健终获肯定,人们透过他的故事看到另一种可能——原来不着急、慢慢来真的也可以。
只是,怀疑和肯定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伴而行。李健又何尝没有动摇过,退出组合,到底能不能用作音乐养活自己?幸好,他选择了坚持。而当作品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李健终于拥有一定的自信,这个自信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而是建立在近达10年的创作历程之中。
更幸运的是,一切都刚刚好,当李健长成一条鲸鱼,这是时代终于也作出了迎接他的姿态。
作者:高洁 摄影:程婷婷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