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称光速可能比先前认为的慢 或颠覆物理学
超新星SN 1987A爆发后产生的余辉。
针对光速的挑战总是源源不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家詹姆斯·弗兰森,日前在物理学权威期刊《新物理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在物理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他声称,光速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或许比人们以往认为的要慢一些,并找到了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如果得到证实,目前的物理学将被彻底颠覆,许多著名理论将被改写。
广义相对论认为,光在真空中以每秒299792458米的速度传播。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它恒定不变。在天体物理学中,用来代表光速常量的小写字母c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计算和测量都与此相关,重要性不言而喻。
弗兰森的论点基于对超新星SN 1987A爆发的研究。这次超新星爆发发生在1987年2月24日,在几个月时间里用肉眼都可以看到,是自1604年以来人类观测到的最明亮超新星爆发。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称,当时,人们在地球上同时探测到了来自SN 1987A的光子和中微子,由于中微子和光子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理论上应该同时抵达地球。但实际情况是,光子比中微子晚到了4.7个小时。科学家当时认为,或许是因为这些光子的来源不同,因此产生了误差。
弗兰森认为,真空光速慢于每秒299792458米或许也是一种可能。他解释称,在真空中飞行的光子极有可能形成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但两种粒子很快又会形成另一个光子,沿着原来的路线继续前行。这一过程被称为真空极化。由于电子—正电子偶有质量,在银河引力势的作用下,粒子的能量会发生微弱的变化,并最终导致光速衰减。在超新星SN 1987A与地球之间长达168000光年距离上,这样的分分合合发生多次后,将很容易让光迟到4.7小时。而相比之下,中微子则不会受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