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谷超新星的起源之谜 科学家研究新发现
经过数十年对第谷超新星遗迹的多波段观测,天文学家对这颗著名的超新星以及整体Ia型超新星的起源仍存在诸多争论。天文学家有两个假设解释1a型超新星爆发。一是两颗致密的白矮星融合,造成灾难性的爆炸使两颗星消失无踪;二是一颗白矮星与类似太阳的伴星共生,它窃取伴星的物质直至爆炸。如是第二种情况,也许会有一些伴星的碎片幸存。
第谷超新星,又名“SN 1572”,"仙后座B”,是一颗于仙后座出现的超新星,也是少数能以肉眼看见的超新星之一。它于1572年11月11日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首度观测,当时它比金星光亮,随着亮度转暗,至两年后的1574年3月,它已经无法再以肉眼看到。仙后座还有另外一颗著名的超新星遗迹:仙后座A。天文学家将这类具有稳定峰值亮度的明亮超新星称为“标准烛光”或“距离标尺”,多年来利用它们推算遥远星系的距离,从而测量宇宙的大小和其它宇宙学参数。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曾让科学家们证明了宇宙的加速膨胀。
在中国明代也有明确的记载。《明实录》中提到,这颗明亮的“客星”在白天也能看到。中国的记录其实比第谷的发现还要早三天,并多观测了两个月。经过四百多年的演化,这颗距离我们8000光年的历史超新星的遗迹其直径已达到20光年。
这支由中国、英国和加拿大天文学家组成的团队揭开第谷超新星的起源之谜,确证这颗著名的超新星来自单简并系统。这项发现来自他们2013年在西班牙毫米波射电天文所(IRAM) 3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观测,今年7月20日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