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宋朝是贪官的天堂?
北宋有个大臣名叫孙沔,才能出众,颇有见识,民事、军政都很有一套。《宋史·孙沔传》记载其“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说他为人放纵,不注意个人品行,但是才气过人。
孙沔是进士出身,年轻时因为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却终因“才气过人”而受到重用。担任陕西转运使时,曾上书斥责当朝宰相吕夷简,有“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之语。据说吕夷简阅罢奏章叹道:“孙元规药石之言,但恨迟闻十年尔!”孙沔一时名声大噪。他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提举两浙刑狱、陕西转运使、环庆路都总管安抚经略使、陕州河东都转运使、知徐州、知秦州等要职。居官之处,“皆着能迹”,以才能出众著称。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举兵反宋,攻破雍州(今广西南宁),兵围广州,建立大南国,自称“仁慈皇帝”。侬智高善于用兵,指挥军队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占领两广大片区域。北宋朝廷派兵征剿,均被其击败,损失惨重。宋仁宗听从宰相庞籍的建议,派孙沔担任湖南、江西路安抚使(镇抚后方,保证前线供给)。不久,又加广南东、西路安抚使,直接参与平叛。次年正月,孙沔协助宋军主帅宣抚使狄青剿灭叛军,侬智高不知所终。狄青奉召还朝后,宋仁宗命孙沔安抚地方,负责处理战后事宜。不久还朝,宋仁宗解随身御带赐之,任命他为枢密副使,这是孙沔人生最辉煌的时期。
皇佑六年(1054年),深受宋仁宗宠幸的张贵妃暴病身亡,年仅31岁。宋仁宗不顾曹皇后的感受,以皇后之礼为张贵妃发丧,导致众大臣坚决反对。宋仁宗追册张贵妃为皇后(温成皇后),孙沔有不同意见,遂借故自请罢职外放。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后迁大学士、知青州,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历史书写到这里,人们定会认为孙沔是个品行端庄,才智过人的治世能臣。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嘉祐四年(1059年),孙沔在并州知州任上,受到御史中丞韩绛、监察御史沈起、谏官唐介、吴及等人的弹劾,以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徙知寿州(今安徽六安)。同时,宋仁宗派出使者彻查此案。据史籍记载,使者回朝奏陈孙沔有以下罪状:
第一,夺人妻女,接受性贿赂。《宋史》记载孙沔“喜宴游女色”,而其妻卞氏又是有名的悍妇。宋时法律规定,地方官异地任职期间禁带家眷,所以孙沔便借外地任职之机,所到之处纵情渔色,欺男霸女。知处州、杭州期间,不管是在市井里巷还是泛舟西湖,见到有姿色的女子便指使手下强抢至府邸,供其淫乐。一次游西湖,见一赵姓女孩颇有姿色,便命人去打探底细,偏巧女孩已经许配给了莘旦。于是孙沔命人找到莘旦的母亲,劝其退婚,莘母不允。又命人去恐吓女孩的母亲,赵母以莘母为托辞,还是回绝了他。孙沔恼羞成怒,“听闻”一僧人与莘母有私情,便将二人屈打成招并治罪,最终将赵氏女强行霸占(《宋史》的记载是“遂设计取赵女至州宅”)。孙沔的好色很有名,以观文殿学士、知并州时,忻州知州李中吉为了巴结这位朝廷大员,特意带家妓到并州狎饮,并将家妓赠予他,孙沔欣然接受。
第二,横行霸道,鱼肉乡里。北宋时期,杭州辖两浙西路,户口二十余万,工商也很发达,是有名的富庶之地。孙沔曾向萧山县百姓郑旻买纱,郑旻故意抬高价格,孙怀恨在心,借口郑旻偷税漏税,将其发配到外地去做苦役。孙沔是越州会稽人(今浙江绍兴),距杭州不远,于是家人便赶过来贴着他发财。杭州富翁许明家有上百颗大珍珠,孙沔的小舅子卞珣仗势欺人,仅以三万三千钱便强买过来(不足孙沔月俸的四分之一)。孙沔很喜欢许明收藏的郭虔晖的名画《鹰图》,但是许明不知趣,不主动献出来。当年,许明的父亲到水仙大王庙祈子,后来生下许明,因而给他取了个幼名叫“大王儿”。心肠歹毒的孙沔便诬陷许明擅自称王,意图谋反,将其刺配远方,《鹰图》自然而然落入其囊中。
第三,滥用公权,贪吝不仁。孙沔任职的地方,州府衙前常陈列着一排排大木棒,诉事者往往无辜被杖责。为获取口供,他曾经指使手下将犯人脚筋挑断,严刑逼供。在杭州任职期间,被他刺配的犯人有数百人。他离职之时,却故意将卷宗盗走,百姓有冤情多因案底丢失无法为自己辩解。在并州任职时,他经常派遣属吏、士卒往来青州(今山东益都县)、麟州(今陕西神木县)之间,贩卖纺织品、药物等战备物资,为个人牟取暴利。
通过御史的奏报不难看出,孙沔智商很高,许多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日后查无可查。但是从他心思之缜密,做事之歹毒可以想象,他是如何巧取豪夺,大发其财的。其斑斑劣迹,让素来宽容大度的宋仁宗都无法容忍。嘉祐四年(1059)五月,孙沔被贬为的检校工部尚书、宁国军节度副使,给他留了个工部尚书的头衔,降为没有任何实权的闲职。
总体说来,宋代是个宽容得非常离谱的朝代。除了千古奇冤的岳飞父子,恶贯满盈的北宋六贼之外,朝廷高官很少有因罪被处死的。与动辄勒令大臣自尽的汉代、执法严酷的明代相比,宋代简直是贪官们的天堂!孙沔所行,无异于地痞恶霸,按宋律应予重责。但是北宋朝廷处置得轻描淡写,孙沔不费吹灰之力便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对官员贪赃枉法深恶痛疾,“内外官赃罪,多至弃市。”他在位17年,以贪污受贿罪处死贪官污吏将近30人。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被处死的贪官之中,州府(相当于地市级)以上级别的官员只有一人。其它皇帝在位期间,因贪腐而被治罪的官员更是少之又少。难道宋代的高官们都像吕端、包拯、范仲淹那样清正廉明吗?答案是否定的。宋代高官们不仅贪,而且几乎没有人因贪腐而受到追究,绝大多数贪官都能寿终正寝。赵普、王全斌、丁谓、王钦若、蔡京、秦桧、贾似道、童贯、高俅、张俊、刘光世等人,一个个都是家财万贯甚至富可敌国的巨贪。他们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假公济私,一个个运用权力捞足了银子。因为他们是皇帝的宠臣、功臣、能臣,皇帝认为他们威胁不到政权的生存,对其贪腐行为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他们之中个别人(丁谓、蔡京、童贯等)倒台,也往往是政治斗争的结果。这似乎是千百年来的传统,贪官们历来是只贪钱财,不反朝廷!
孙沔的结局也不坏。贬职没多久,他就被朝廷重新启用,担任知濠州(今安徽凤阳)的职务。后因年老,以礼部侍郎致仕。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驾崩,四月初一赵曙即皇帝位,是为宋英宗。英宗即位之初,即与宰执商议守边大臣人选。时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推荐孙沔,认为他年虽老,才堪重用,宜“弃瑕使过”。欧阳修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尚且如此观点,可见大宋用人是“重才不重德”的。于是宋英宗任命年近七旬的孙沔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府。不久又以观文殿学士,镇守庆州、延州(西北前线)。治平三年(1066年),孙沔死于延州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