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冤将赵括: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其实,秦强赵弱是当时总的形势,赵国最后的失败实际上是一种必然,赵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要从分析秦赵两国战前的综合实力及形势入手: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专制集权制度,把全部国力都用...
-
揭秘“谋圣”张良的千古之谜:张良为何不称王
五世相韩: 张良籍贯在何方 虽然张良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古籍对张良的籍贯却无明确记载,张良的身世给后人留下了诸多谜团,不但其出生年月不详,其籍贯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正所谓神州处处张良祠,出于对历史俊杰的膜拜心理,人们都喜欢与名人...
-
未卜先知?探索古印度人制造宇宙飞船之谜
古印度战神之车 印度梵语学者和技术专家们合作,依据这份文献和其它古籍中的记载,对战神之车进行了仿造。仿造后的研究结果表明,就技术水平来说,这种战神之车并不是惊人的奇迹。但不要忘了,这是与现代科技对比而言,而飞船是在史前时代建造的! 研究者们认...
-
康有为三次派人刺杀慈禧内幕:结局都惨败!
康有为三次刺杀慈禧始末: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句话用在康有为身上一点不错。作为一个典型的书呆子,康有为凭义气和个人喜好做事,把慈禧和荣禄等实权派坚决划入阶级敌人的行列,导致他们一开始就站在了变法的对立面。慈禧在戊戌政变后,曾悻悻然说...
-
诸葛亮用人得失:爱用赵云却长期不用赵云
《三国演义》开始时,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后已经得其三。然而这个强大的军事核心组合除了对黄巾军有不少胜利,在面对董卓、吕布和曹操等军事集团时,却是败多胜少。 然而在赤壁及至以后的一系列事...
-
揭秘卧龙夫人黄月英以丑闻名真面目
黄丑丫究竟丑不丑?人家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知道是俊是丑?那么是谁放出风来,说黄承彦的女儿奇丑无比?一种可能是吃不着葡萄的人,另外就是黄丑丫的父亲黄承彦了。黄承彦是多有城府的人,他为什么要对外宣传女儿奇丑无比呢?还不是不让别人惦...
-
揭秘:地理不及格的哥伦布靠什么发现美洲大陆?
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行而去。 正统的解答 从历史课本里我们得知,哥伦布不受自己那个时代的迷信所拘束,坚持认定地球是圆的,他勇敢地将...
-
盘点古今中外的十大军事家 拿破仑排第一
TOP1 拿破仑波拿巴(Napol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 亲自指挥的主要战役18战15胜3败 近代军事影响欧洲第一,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政治地图和地缘战略。...
-
智商逆天?人类智商最高的十个天才排名
10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文名: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
-
揭秘宋高宗杀妹背后不可告人之谜
宋高宗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柔福帝姬从北方回到南宋,一晃已经十多年,朝廷上下都知道她就是徽宗的女儿、自己的妹妹,为什么母后硬说人家是假冒的呢?赵构看看韦太后,母后的眼睛里闪烁着罕见的凶狠,赵构不敢多问,事情还要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
-
令人震惊的重大发现:诺亚方舟被找到了
它是怎么被发现的? 在1959年,当土耳其的陆军上尉Llhan Durupinar在察看关于土耳其国土航空照片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处非同寻常的地形。这一处比一个足球场稍大的光滑地形位于土耳其和伊朗的边境,它的光滑使得它在海拔6,300英尺高,地表粗糙布满石头的地形上...
-
狄仁杰靠肉体上位?武则天为何怕狄仁杰
【奇闻快递】6月3日消息,小时候大家都看过《神探狄仁杰》,狄仁杰也被大家奉成了聪明正值的人,那么历史上的狄仁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不少野史记载,狄仁杰最早是作为武则天的情人被发现的,这些到底是不是正的? 武则天晚年好色,但其实只是为了证明女人和男...
-
康熙一生不可公开的四大暴行揭秘
暴行之一:平三藩屠杀平民 且不提与康熙尚无关系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只说康熙在平定三藩时,清军对平民的屠杀,从许多记载来看也是相当惊人。这里不必长篇大论,就引两则相关史料也可见一斑。 《清史稿.王骘传》里记载的王骘在康熙的上疏中说四川祸变相踵...
-
《清明上河图》五大谜团:现存原作或为山寨
哪幅《清明上河图》才是张择端的原作? 《清明上河图》在金代就已经争相收藏,所以历代的山寨版不在少数。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就是画卷后面杨准的跋文中提到的装裱师傅以仿本偷梁换柱。因为元代统治者的书画鉴赏能力弱于宋、金,这幅画只是放在秘书监内。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