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夺天下,三国曹操和司马家孰优孰劣?
熟读的都知道,魏蜀吴三家斗了半个世纪,最后被晋截胡,奋斗了一生的成果给司马家做了嫁妆,而司马家的称帝之路完全就是曹家的翻版。虽然称帝的套路一样,但是曹家和司马家的称帝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曹操没有称帝,把机会留给了;没有称帝,把机会留给了,这完全怎么会有区别呢?还有就是曹操和司马昭真的不想当吗?为什么机会要留给自己的儿子呢?
先来说曹操,虽然很多人不喜欢曹操,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确实是因为有曹操才能延续下去,否则早就在诸侯争斗中消亡了,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是非常有底气的。
曹操从剿灭黄巾军开始为东汉的存亡而出工出力,经历了讨董卓,伐袁术,灭袁绍,终于消灭了长江以北的诸侯,统一了北方,曹操顺带还讨伐了乌桓等少数民族,在这个过程中曹操采取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曹操和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汉献帝已经没有了实权,本来曹操志得意满要南下消灭、、,结果兵败赤壁,从此天下三分。
在益州的刘备和在江东的孙权开始在政治上打击曹操,称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这让曹操很难受,实际上曹操此时还没有废汉自立的想法,所以他发表了一个自白书:《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自己并没有称帝的野心,总算稳住了朝堂。
既然立了个flag,作为丞相的曹操自然是不能食言的,所以曹操后续都是在做准备工作,今人纵览二十四史,谋朝不是个事,那真是太多了。虽然曹操不是第一个,但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效仿,必须得摸着石头过河。
首先曹操要保证的是自己的地位权势能够继承,丞相是官职,从来没有继承这一说。曹操先是加九锡、封魏公、后封魏王,王是可以继承的,为了称王,曹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惜干掉了多年患难与共,为曹操做出巨大贡献的。但是曹操必须这么做,不然,他所拥有的一切不能名正言顺的传给自己的儿子。
而封王的这个过程,让曹操意识到,心存汉室的大臣还是有不少的,虽然不反对曹操专权,但是也不希望曹操撕破最后这层皮,所以曹操把改朝换代这个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自己则专门收拾人心。
如果说称帝那是因为北部地区统一是他的功劳,曹氏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么司马家称帝可就是赤裸裸的无耻的抢夺胜利果实了。
当然,司马懿为大魏江山的存续是出过力的,但是他也获得了应有的荣誉和赏赐,或者说如果没有曹丕,司马懿不会有如此的成就,从这点上来说司马懿还是有些无耻的。
司马家的谋朝篡位是从驾崩以后开始的。曹叡对于大臣还是能够管控的,但是曹叡死后,只有八岁,弄权,把司马懿架空,没有办法处理政事,最后不得不称病保命。
司马懿并没有,而是寻找机会,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整个朝政,为斩草除根,还食言杀死了曹爽,不过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年老力衰,对于改朝换代之事就算有心也无力了。
高平陵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251年司马懿就去世了,根本来不及,本来按照曹操的套路,司马懿的儿子应该称帝的,司马师获得司马懿的权势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因为司马懿并没有被封王,完全属于不要脸的强买强卖。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254年,又发生了曹芳密谋除司马师的事件,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废掉曹芳,以为帝。无论怎么样,行废立之事都不是一件好事情。更加倒霉的是255年,司马师平定叛乱的时候,生病死了,距离司马懿去世只有四年的时间。
这个重任落在了司马昭身上,司马昭本来是有机会称帝的,不然怎么会有司马昭之人,的呢,可惜在司马昭时期碰到了一个愣头青,就是司马师立的皇帝曹髦。公元260年,曹髦驱车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的部下所杀,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政治事件,严重打击了司马昭的威望,导致司马昭的称帝计划被打乱,他只能走上曹操的老路,让皇帝给自己加九锡,封晋王,称帝的事情留给自己的儿子。
司马家不仅在谋朝篡位上不地道,就连学样都没学好,搞得废了一个皇帝,杀了一个皇帝,远没有曹家做的干净。
曹操是一人之力匡扶天下,司马懿是借曹丕信任窃取革命果实,两家都是谋朝篡位,但是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