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
怛罗斯之战,这不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真的是因为堂帝国内部的内乱而引起的吗?这一场战役为什么成为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呢?下面带你了解这场著名的怛罗斯之战。
1、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Battle of Talas,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大唐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葱岭以西、接近哈萨克斯坦塔拉兹的附近地区。
奇闻怪事,奇闻快递,UFO探索,奇闻异事,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老照片,
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以阿拉伯帝国胜利告终。
地点:中亚怛罗斯
时间:751年7月—8月
参战方: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
结果:阿拉伯帝国获胜
参战方兵力众多说法中,可信度较高的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阿拉伯200000人,唐军20000人。
二、阿拉伯70000人,唐军18000人参战方兵力
三、阿拉伯先200000人,后增兵到300000人。唐朝远征军18000人。
一般史学界较为认同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
伤亡情况通常有两种数据:
一、阿拉伯方面伤亡七万,唐军伤亡一万五千人。
二、阿拉伯方面伤亡三万,唐军伤亡八千主要指挥官高仙芝、艾布·穆斯林
双方兵力:唐朝2至3万。
2、怛罗斯之战的战役背景
公元6到8世纪,是西欧人眼中的“黑暗时代”。然而西欧之外的世界此时并不“黑暗”,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处于兴盛期。除去固守东南欧和东欧的拜占庭帝国,另外两个便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751年时的中国,正是盛唐的天宝年间,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汉民族先民——华夏族通过战争和文化融合,掌握了黄河流域(中原)和长江流域(江南)的土地。
为了保卫长安必须占领河西,为了保卫河西必须控制青海,为了控制青海必须占领西域来分吐蕃(今青藏高原)帝国的兵力,使其不能并兵向东扩张而已,唐代名将郭元振就这个问题和吐蕃大相论钦陵谈判过,如果吐蕃国放弃青海,唐帝国就放弃西域。
8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在东方的最高长官哈贾吉·本·优素福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伊本·穆斯林,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于是前者征服了印度的边疆地区,后者征服了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等大片中亚地区,但谁都没能跨过中国的国界。
开元三年和五年,突骑施联合吐蕃、大食兵向安西四镇发动过两次战争,均被击退,开元五年战事见于《资治通鉴》,另有新出吐鲁番文书亦涉及此次战役。
3、两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唐朝
唐朝主将是高仙芝,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兵力为安西都护府二万汉军,外加盟军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一万人(阿拉伯史籍是十万,杜佑的《通典》记载唐军为七万人,《段秀实别传》是六万人,《旧唐书·李嗣业传》是二万,《通鉴》是三万,《唐历》记载是三万)。”,《新唐书·李嗣业传》记载唐军人数也是两万。(资治通鉴·卷216)记载“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
唐代时,中国军队无论装备、素质、士气还是将帅能力都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一个高峰。当时唐军野战常用的阵形之一是“锋矢阵”,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执陌刀(一种双刃的长柄大刀)、勇猛无畏的轻装步兵,接着是步、骑兵突击,后列则有弓弩手仰射,直到完全击溃对方。陌刀的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肉搏时威力不减,李嗣业便是一员善使陌刀的猛将。骑兵方面则是轻重骑兵结合,一般使用马槊和横刀。
唐代改进了冶炼技术,灌钢法取代了百炼法,使铁制战刀更加锋锐。5000轻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短柄重刀一把,长枪一条,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轻兵配弓一把、箭30。背后背着一个更大的箭娄,装箭100,配弩一把,长枪一条。
阿拔斯
As-Saffah(阿布·阿拔斯)掌权3年后(751年),布哈拉爆发起义,为首的是Sharikh ibn Shaikh(舒莱克)。他率三万名阿拉伯人和其他人对Abu Muslim(阿布·穆斯林)展开报复行动,反抗他的血腥手段和滥杀无辜的行为。Abu Muslim前去镇压,派Ziyad ibn Salih(齐亚德·伊本·萨里)和阿布·达乌德·哈立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为先锋。双方交锋,Sharikh ibn Shaikh被杀。他再次征服布哈拉和粟特,并下令构筑撒马尔罕墙,以期在敌人进攻时成为一道防御。
关于阿拉伯驻兵人数,由于史料的欠缺,史学家只能从阿拉伯典籍的零散史料中估算。在700年,倭马亚王朝的军队是25至30万,阿拉伯人在Khorasan(呼罗珊)总督区的人数是11.5万至20万,到了715年,其兵力为4.7万,一些史学家相信倭马亚在Khorasan的驻军数量一致维持在四至五万直到末期。
阿拔斯王朝在怛罗斯战役前的兵力无从考证,不过史学家根据在762年哈里发al-Mansur(曼苏尔,754—775年在位)面对什叶派al-Nafs al-Zakiyya和其兄弟Ibrahim发动的起义时透露的数据分析;在库费哈里发仅有一千兵卒在身边,其余的阿拔斯军队分散;其中三万驻守莱伊(今伊朗德黑兰省),由他儿子al-Mahdi(迈赫迪)统领;四万驻守伊弗里基(今北非西部),由al-Ashath al-Khuzai统领;4000人由Isa b. Musa指挥在麦地那与起义军首领al-Nafs al-Zakiyya作战,哈里发一共提及了7.5万驻军人数情况。
4、怛罗斯之战过程
天宝初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与之联姻。由在当时的四镇节度使田仁琬曾3次讨伐均未成功的情况下,高仙芝于公元747年被玄宗任命为行营招讨使,率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高仙芝从安西出发,仅用百余日便到达连云堡。
连云堡地势险要,且有万人吐蕃兵防守,但高仙芝指挥下的唐军作战神勇,半天时间便攻占了该城。。天宝九年高仙芝再度奉命出军,击破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
这两次艰难的远征使得高仙芝在西域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也标志着唐朝在中亚的扩张达到了顶点。在初步解决了吐蕃方面的问题之后,高仙芝打算利用这一大食易代、河中叛乱的千载难逢良机,剪除大食羽翼,逐步恢复唐朝在岭外地区的主权。于是一个名为石国的西域小国成了牺牲品。
公元750年,唐朝统治者以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石国请求投降,高仙芝允诺和好。唐朝要在中亚树立霸权就必须击败阿拉伯,而阿拉伯要完全控制中亚则必须击败唐朝的挑战。
天宝十年四月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中亚名城怛罗斯城下,城中已经有阿拉伯军数千人抢先驻守,唐军只好开始围攻怛罗斯城。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1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1万人迅速赶往怛罗斯城,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在外围警戒的葛逻禄部雇佣兵见事不妙突然逃跑,导致唐军阵脚顿时大乱。
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才杀开一条血路,残余唐军得以通过。此前李嗣业还曾劝高仙芝弃兵逃跑,被段秀实斥责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在收拢残兵之后,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
5、怛罗斯之战的结果
此役的具体唐军损失数字不明。唐军面对阿拉伯联军二十万,沉着应战,令阿拉伯联军损失惨重,两万人的安西精锐部队中,大约损失一万余人,其中阵亡和被俘各自近半,但仍有有数千余得以身还。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保住中亚心满意足,也未能进一步扩张。
6、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
长远来说,部分因为怛罗斯战役的影响,伊斯兰文化比中国文化对中亚的影响更为深远。中国的造纸术亦因为唐军战俘中的造纸工匠被带到由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发阿布·阿拔斯—萨法赫在撒马尔罕新建的的造纸坊里工作而传到中亚、中东和欧洲,当时从军的杜环被阿拉伯帝国俘虏,随后跟着阿拉伯人周游阿拉伯各地,回国后写成《经行记》一书。总之,怛罗斯战役对东西方历史进程影响是非常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