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米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与巴纳日联盟
普米地区的土官设置始于 ,土司制度则完善于 。明清两代,土司都是世袭的。明清两朝和国民党政府,虽然都曾经逐步在普米地区推行 政策,废除土司制度,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永宁、蒗渠等地区仍保持土司政权。担任土司的全是纳西人的支系摩梭人。...
-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活袍调”有何历史来源
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在我国西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仍然程度不等地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因而也就有了原始宗教祭司(也称经师、巫师)的存在。像 的“董萨”、 的“贝玛”, 的“毕摩”等等,他们在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宗教民俗活动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主要...
-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各种习俗简介
婚俗 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 。婚礼举行3天,如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婚宴上,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
-
阿昌族历史 阿昌族的历史文化是怎样体现的
人口共有2.7万余人,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云南省西部地区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及潞西市,保山腾冲县、龙陵县也有少量分布。陇川县的户撒地区和梁河县的遮岛是最集中的地方。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分为户撒和梁河两种方言,大多数...
-
阿昌族历史 历史久远的阿昌族创世传说
据创世史诗传说,开天劈地的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人的祖先。为了感谢他们的 ,每当一年的初春或桑建花开的时候,阿昌人都要舞狮舞象,跳着阿露窝乐举行祭祀活动表示纪念。 据阿昌族创世史诗传说,开天劈地的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人的祖先。遮帕麻编好了天,...
-
阿昌族音乐 阿昌族民歌有多少种类
每逢节日都有歌舞等 活动。劳动时,走路时,山上田边,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悦耳的歌声。 民歌善于以物拟人,以物寓意,含蓄清新,曲调悠扬,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声调唱。对唱山歌分好多套,大体分为:候承、邀约、夸口、结交、辞别、送路等。 歌种类繁多...
-
阿昌族服饰啥样?阿昌族服饰简介
腊撒地区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和极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
-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陇川县户撒乡曼旦寨是阿...
-
阿昌族春节“吃春客”是怎样一种习俗
在滇西地区,在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新婚夫妇,要在正月十五 ,结束在娘家拜年的“吃春客”活动。此后,新媳妇将要与新郎官结伴从娘家返回夫家。清晨,娘家人要隆重的置办酒席,款待家族亲戚、亲朋好友,欢送新人。春客开始时,叫吃窜客;结束时候,叫吃辞客...
-
阿昌族祭祀活动 阿昌族怎样祭秋神
地区的广大乡村,有 祭祀秋千神的习惯。每年的春节,村村寨寨,都要虔诚祭祀秋神。每年春节初一,去砍清一色的栗树,初二举寨树立秋杆,一直到正月十六撤秋,送谢秋神止。祭祀秋神仪式,相当繁琐,十分隆重,非常具有民族民俗、历史人文、传统文化价值。滇西...
-
壮族习俗 壮族“打扁担”究竟是怎么回事
打榔古称“打舂堂”,打扁担源于“打榔”。唐人刘恂的《岭表录异》云:“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成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粮稻,敲磕槽舷,皆有偏拍。 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浏亮也”。 《隆山县志》中记载:“打舂堂之习...
-
普米族传统的民间活动有哪些
民间传统体育 普米族的民间体育运动主要有打秋千、射箭、打磨秋、跳绳等。这些 活动,常带有普米族居住山区和半农半牧生活的民族特点。 打秋千:在形式上与其他民族类似,但是其秋千架很有特色。普米族人把六根长干木料分成两组,每组三根,并分别用竹篾绳栓...
-
揭秘普米族历史:起源于祁连山的古老民族
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起源于古代祁连山一带的羌人。根据族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认为:古代羌人的一支早期经柴达木盆地进入巴彦喀拉山西北段的江河源头地区,并在那里进行部落联盟,形成“盘木”共同体。 大约到了先秦时代,盘木共同体的大部分游牧迁入到现在...
-
普米族节日 普米族传统节日习俗有哪些
大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饭到正月初七过完人的生日为止,要七八天时间。大年初一早上,老人要向宗巴拉(神台)烧香祈祷,祭祀祖先。凡年满十三周岁的男女儿童,要举行“穿裤子”、“穿裙子”成年礼仪式。除此外,还有...
-
普米族服饰 普米族男女服饰简介
青年妇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现代大多用棉布;过去多喜欢白色,现在喜用白黑红等多种颜色;右面开襟,下襟较短,窄袖高领。春天她们穿用条绒缝制、领和衣边镶嵌金银边的夹衣,称金边衣服,这就是解放前最好的服装了。 成年妇女都披皮披肩,通常是用山...
-
普米族饮食 普米族饮食文化简介
面食类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儿童常食用烤稀面饼,普米人也常吃煮面片。 普米族食用肉类食物的数量较大,主要是猪、牛、羊、鸡肉,以猪肉为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杀猪,一方面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