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米族农业 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
的社会经济,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是普米族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在封建领主制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较缓慢。普米族在长则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周围的汉、白、摩梭等民族同处于犁耕农业阶段。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犁...
-
普米族历史 普米族是怎样实行土地流转的
封建领主制时期,土司是最大的领主,也是土地的所有者,百姓一般都有一块份地和少数出租地。普米族对占有的份地,有比较固定的占有权,可以世袭、转赠、出租和抵押,一般不能任意买卖。部分普米族人家根据其份地占有的多少,每年向土司缴纳一定的地租,也有...
-
普米族历史 普米族近代史简介
1840年鸦片战争后,云南边疆各族人民共同遭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虽然总的方面仍完整地保存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但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半殖民地的性质。由于内部历史发展条件和受周边民族...
-
普米族有何历史?普米族历史简介
居住于不同地区的自称在语音上有些差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平米”或“批米”,宁蒗的自称“拍米”(有的书中译为“普日米”、“普英米”、“培米”等。)。“米”意为人,“平”、“批”、“拍”都是“白”之意,普米意为白人。 其他民族对普米族...
-
古老的白狼王国与普米族有什么关系
普米是古代的一支遗裔,原来是西北的游牧民族,后来沿横断山脉南下。他们称为“夏米”,即夏人。汉唐之际,他们曾生活在四川省邛崃山脉以西,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之间的广阔地带。古老相传说,其先民曾在贡嘎岭地区生活,以后逐渐南移至九龙、越西、冕宁...
-
普米族族称是怎么来的?又有何意义
在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称谓。 初年,普米族先民分布在牦牛王属地,被统称为“笮”、“牦牛夷”。 ,普米族被称作“西番”。 ,普米族地区属南诏势力范围,普米族先民又被南诏统治者统称为“东蛮”。随着历史的沿革,许多称谓逐渐被淘汰,而“西番”的称谓却延...
-
普米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与巴纳日联盟
普米地区的土官设置始于 ,土司制度则完善于 。明清两代,土司都是世袭的。明清两朝和国民党政府,虽然都曾经逐步在普米地区推行 政策,废除土司制度,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永宁、蒗渠等地区仍保持土司政权。担任土司的全是纳西人的支系摩梭人。...
-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活袍调”有何历史来源
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在我国西南地区,很多少数民族仍然程度不等地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因而也就有了原始宗教祭司(也称经师、巫师)的存在。像 的“董萨”、 的“贝玛”, 的“毕摩”等等,他们在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宗教民俗活动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主要...
-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各种习俗简介
婚俗 同姓忌婚配。有招婿入门习俗,上门男子须改名随女 。婚礼举行3天,如解除婚约婚誓,须退回盟誓的相片及头发。婚宴上,先要请新娘的舅舅坐在上首,并摆上一盘用猪脑拌制的凉菜,酒宴后舅舅要送新娘一条约4.5千克的带猪尾巴的后腿,称为外家肉,表示新娘...
-
阿昌族历史 阿昌族的历史文化是怎样体现的
人口共有2.7万余人,是云南省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云南省西部地区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及潞西市,保山腾冲县、龙陵县也有少量分布。陇川县的户撒地区和梁河县的遮岛是最集中的地方。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阿昌语分为户撒和梁河两种方言,大多数...
-
阿昌族历史 历史久远的阿昌族创世传说
据创世史诗传说,开天劈地的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人的祖先。为了感谢他们的 ,每当一年的初春或桑建花开的时候,阿昌人都要舞狮舞象,跳着阿露窝乐举行祭祀活动表示纪念。 据阿昌族创世史诗传说,开天劈地的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人的祖先。遮帕麻编好了天,...
-
阿昌族音乐 阿昌族民歌有多少种类
每逢节日都有歌舞等 活动。劳动时,走路时,山上田边,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悦耳的歌声。 民歌善于以物拟人,以物寓意,含蓄清新,曲调悠扬,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声调唱。对唱山歌分好多套,大体分为:候承、邀约、夸口、结交、辞别、送路等。 歌种类繁多...
-
阿昌族服饰啥样?阿昌族服饰简介
腊撒地区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浓。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和极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
-
阿昌族建筑 阿昌族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陇川县户撒乡曼旦寨是阿...
-
阿昌族春节“吃春客”是怎样一种习俗
在滇西地区,在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的新婚夫妇,要在正月十五 ,结束在娘家拜年的“吃春客”活动。此后,新媳妇将要与新郎官结伴从娘家返回夫家。清晨,娘家人要隆重的置办酒席,款待家族亲戚、亲朋好友,欢送新人。春客开始时,叫吃窜客;结束时候,叫吃辞客...
-
阿昌族祭祀活动 阿昌族怎样祭秋神
地区的广大乡村,有 祭祀秋千神的习惯。每年的春节,村村寨寨,都要虔诚祭祀秋神。每年春节初一,去砍清一色的栗树,初二举寨树立秋杆,一直到正月十六撤秋,送谢秋神止。祭祀秋神仪式,相当繁琐,十分隆重,非常具有民族民俗、历史人文、传统文化价值。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