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族节日 怒族年节是怎样的一个节日
的年节叫“炉瑟”,意思就是“新年”或“岁首”,在每年农历的正月时过。腊月二十九,村寨里的每家每户都要清扫庭院,扫去火塘里的积灰,并把这些陈垢倒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表示送旧迎新。然后,人们采来青松枝插在自家的大梁和中柱上,并在地上铺很多松针,...
-
怒族节日简介 怒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一、鲜花节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云南省贡山自治县的怒族人民的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鲜花节。鲜花节这一天早上,怒族人家都早早地起来准备去参加节日的活动。人人都认真地打扮起来,特别是姑娘们都穿起了他们民族的节日盛装,然后带上她们早已准备好的祭品...
-
怒族节日 怒族的开春节有着怎样的来历
是怒江两岸最古老的先民和开发者。怒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渊源的民族文化,是一个纯朴、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开辟怒江这块蛮荒之地中,以超凡的毅力和勇气与天斗、与地斗,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汗水,甚至用...
-
怒族节日 怒族吉佳姆节习俗简介
每年的农历腊月,就会迎来他们最热闹的节日——古佳姆节,一般历时15天。在节日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节用的米酒,杀猪、做舂米粑粑,并把屋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节日的第一天,姑娘们身穿绣有花边的衣裙,佩带着用玉石、玛瑙、贝壳串成的项链...
-
怒族节日 怒族人是怎样过鲜花节的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云南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鲜花节。关于鲜花节的来历,怒族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勤劳、善良的怒族姑娘名叫阿茸。当时气候恶劣,怒族人居住的地方常年遭受旱灾,庄稼全部枯死,山野一片荒芜,饮水也成为很困难的事。...
-
怒族舞蹈有着怎样的历史?又是怎样发展的
在众多舞蹈中,有反映 先民迁徙历史的“走路舞”、“第一次找土地舞”、“第二次找土地舞”、“第三次找土地舞”;反映狩猎活动的有“撵狗舞”、“追猎舞”、“射猎舞”;反映农业耕作的有“挖地舞”、“掰玉米舞”、“割小麦舞”、“搓小米舞”、“栽秧舞”等...
-
怒族舞蹈简介 怒族共有几种民族舞蹈
1、“达比亚”(琵琶,下同)舞蹈 怒苏“达比亚”舞蹈。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反映迁移、采集、狩猎、耕作、械斗、爱情、生活以及反映动物声音和形态的摹拟舞蹈。用“达比亚”和“几味”(口弦)伴奏。除少数几套有歌词外,绝大部份没有歌词,是属一种乐舞。 “达...
-
怒族乐器 怒族古老的“达比亚”是怎样的
达比亚是 古老的弹拨乐器,多用于独奏或民间歌舞伴奏,流行于云南省怒江 自治州的贡山、碧江、福贡、兰坪等地。 达比亚:怒族弹拨乐器。又称“达边”,当地 人称“怒族琵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碧江、福贡、兰坪等地。“达比亚”是怒语...
-
怒族音乐 怒族的歌谣共分为几类
虽然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她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歌谣便是其中的一种。正因为她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流传到现在的或许就是歌谣海洋中的一朵浪花,而现在搜集到的恐怕又仅是这朵浪花的一瓣了。 怒族歌谣种类很多,粗略划分,大...
-
怒族音乐 怒族的音乐有着怎样的民族特色
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伊呀学语的幼童,几乎都能闻歌起舞。要问怒族有多少歌?多少舞?请听他们的回答: 你想知道我有多少歌,就去数数沙滩上的沙粒;你想知道我有多少舞,就去数数山坡上的树叶。 在怒族音乐舞蹈中,怒苏支系 。每种舞...
-
怒族舞蹈 怒族“达比亚舞”怎样跳
“达比亚舞”是 具有代表性的舞种之一,流传在怒江州福贡县的各怒族村寨。 达比亚舞以舞者手持“达比亚”边弹边舞为主要特征。“达比亚”是怒族的传统乐器,形似琵琶,四弦。其代表性节目有:反映性崇拜及生殖崇拜的《掰胯舞》(怒语音“奉贝水”)、《生育舞...
-
怒族习俗 怒族有着怎样的礼节与禁忌
非常讲究礼貌,团结互助。在路上无论遇到熟人或生人,都会主动让路并致问候。有客人来访,全家起立鞠躬相迎,临别时要再三挽留后送到寨边的大路上。一家碰到困难则全寨相帮。火塘上方的神位不能坐人,也不得从这里经过。忌讳别人踩踏自己的影子。 按照怒族的...
-
怒族习俗 怒族人结婚时有着怎样的习俗
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选择在属龙或属蛇的日子,因为龙和蛇在怒族的观念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婚礼前几天,全村寨的各家各户都派出得力的男子或女子,到男方家帮助料理理结婚的有关事务。女方家也显得格外奔忙;做嫁衣、买首饰、请陪娘、邀请宾客。 结婚当天,新...
-
怒族饮食 怒族的饮食习俗都有啥
习惯于日食两餐。其主食绝大部分以玉米为主。玉米的食用方法从爆米花逐渐发展为煮焖成咕嘟饭(类似玉米面稠糊)、包谷稀饭,做成包谷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少数信奉喇嘛教的怒族也吃酥油糌粑。 常见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瓜豆、辣椒等。每年五、六月还...
-
怒族习俗 怒族有着怎样的丧葬习俗
早期曾盛行火葬,改行土葬的历史约在200年左右。至今一些村寨附近,火葬场遗迹仍依稀可辨。在个别村寨,曾发现一两处悬棺崖葬的遗迹,并伴有铜斧出土。 怒族改行土葬与人们的灵魂观念密切相关。相传过去有个叫亚内的妇女死了,焚尸时没有烧透,七天后她的灵...
-
怒族民居有何特点?怒族建筑简介
的村落最大者在150户左右,小的只有几户,单家独户者也不少。这与怒江地区土地贫瘠、可耕地少、粮食产量不高有关。如村落太大,土地就将超负荷运转。反之,如村落太小又不利于刀耕火种的集体劳作及防御。 由于怒族支系的不同、居住地域的不同,在建筑上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