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吕端如何准确猜中皇帝心思
吕端不是进士出身,但他最后成为了宋太宗、宋真宗时期的宰相。宋朝是文人的天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个没有“文凭”的大老粗,坐稳交椅本已不易,而步步高升,成为宰相,领导满朝状元、进士出身的文人士大夫,则难上加难。据统计,北宋前后168年,共任用宰相71人,其中进士出身64人,非进士出身仅7人。吕端以非进士出身而历任两朝宰相,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一、足智多谋,稳妥谨慎
宋太祖兄弟五人,两个早亡,剩下赵光义和赵廷美两个弟弟。宋太祖去世后,宋太宗坐上了皇位,赵廷美与这位皇兄的关系就陡然微妙起来。一方面,按照皇太后临终前确定的“金匮之盟”,赵廷美是下任接班人;另一方面,这位精明的皇兄又似乎不太愿意看到弟弟接自己的班,他想传位于子,对弟弟颇有猜忌。这层内心深处的想法,那群读死书、死读书的士大夫是不容易看不懂的,但吕端洞若观火。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太原,攻打北汉,拟安排赵廷美留守京城,赵廷美居然想接受,糊涂一时。外出的皇帝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祸起萧墙,皇帝难道真的会让你留守?不过是试探罢了。当时,赵廷美为齐王,任开封府尹,吕端是他手下的判官。于是,吕端赶紧向这位憨齐王说:“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宋史•吕端传》)建议他推辞留守之任,主动请求从征。赵廷美依计行事,请求出征,宋太宗果然同意,而且显得十分高兴。吕端的建议,既符合宋太宗的希望,又让齐王避免了猜忌,参谋得当,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