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能成开国皇帝是儿子功劳?
能成开国是儿子功劳?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大唐是中国古代历史长卷中最辉煌灿烂的一章,其的历史,至今读来仍然使人荡气回肠。但是在很多史料比如《》、《》等记载中,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平庸无能。既无魄力,也不勇武。大唐的全靠二儿子的南征北讨。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李渊能够成为开国皇帝就靠生了一个好儿子?如果简单的这么想,那么我们就会离真实的历史渐行渐远。
正如一首老歌里面所唱: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李渊能够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靠的是自身的实力和智谋。
当然,李世民东征西讨,荡平群雄也立下。但那都是战术上的胜利,真正的大战略都是李渊在后面主导和推动的。局部战术失利,大不了重头再来,重新打一次,但是战略失败那可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至于唐史中都一边倒的抹杀李渊的功绩,也只能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段历史被人为的精心篡改了,有人不愿意宣扬李渊的功绩。因为那样会牵出萝卜带出泥,一些阴暗面就会大白于天下。不利于李世民政治完人的形象。所以说历史是个小姑凉,无论是谁上台后都会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重新打扮。
那么,李渊是如何被黑化的,他真的是吗?
李渊是如何被黑化的
公元635年,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去世了。
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在去世后不久,他的儿子大唐帝国的续任者就开始处心积虑的想着怎样修改历史,美化自己!
做为弑兄逼父坐上皇位的唐太宗,内心深处实际上是很不安静的。毕竟那段历史违背了封建社会的伦理制度,违背了的教义。这是想当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的痛。
于是,李渊去世几个月后,唐太宗就想着要看皇帝起居录。
起居注是是日后修撰帝王实录乃至国史的重要基础史料。按照规矩本朝的皇帝是不能够看皇帝起居录的,就是怕皇权的干预从而有损于历史的记载。
谏议大夫朱子奢就明白无误的说:"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于子孙,窃有未喻。"大意就是,当代皇帝看起居是不行的,如果后世子孙都效法您老人家都看自己的起居,那么史官还怎么敢如实记载?
但是李世民不死心坚持要看。又问褚遂良:朕可不可以看起居,如果朕有错误的地方,是不是史官也必须记载?
褚遂良当即顶了回去说:"起居是记录君王的一言,善恶都要写进去。也从未听说君王自己看自己的起居录的。"
旁边的大臣刘 洎直接补刀说:"如果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着的。"
这让李世民很不安,自己弑兄逼父的丑事不是要流传千年?那么有什么办法来弥补?只有一种,那就是把这段历史重新改写和美化,突出自己丑化别人,这样才能自圆其说。
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千年以来的斗争法门。胜利者高大完美,天生祥瑞。而失败的好色昏聩,批倒批臭。
因此李世民派亲信等人参与编修《高祖实录》。其中几次暗示,做为领导亲信的房玄龄自然心领神会。
李世民和房玄龄
不久之后,李世民又的提出要房玄龄把尚未编完的国史拿给他看。看完后他很不满意,因为关于玄武门这一节房玄龄采用的是,隐晦无比。但是这段历史如果不详细记载,就无法解释自己为何成为皇帝的?因为自己一开始只是秦王而并非是太子。
李世民知道房玄龄没有吃透自己的意图,他特意说:"昔日诛杀管蔡,而周室安;鸠叔牙,而宁。朕之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
实际上就是在隐晦的提醒房玄龄,自己就是像周公一样,发动,杀兄逼父是为了江山社稷,广大人民。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
房玄龄只得重新修改,把许多史料歪曲修饰或者删减,重新又编辑了实录。在里面把李渊、的形象一再的贬低,比如李渊描绘成胸无大志,平庸无奇。是被李世民逼上反隋的道路的。而李世民则自幼英明神武,实录中到处都是宣扬他的丰功伟业。
比如描写晋阳起兵一节,说李渊毫无反隋之意,和晋阳宫副监裴寂饮酒赌博,通宵达旦。最后是李世民设计买通裴寂,两人密谋逼迫李渊起兵。把李渊灌醉之后,抬到晋阳宫龙床上,让两位宫中美人侍寝。第二日李渊酒醒之后知道闯了大祸,这才在李世民的劝说下同意起兵。其后李世民策划太原起事,西进关中。从此王基开,大业定!
结果当房玄龄把再次修改的实录拿给太宗李世民看的时候,李世民感动的"。"让人把此书赐给太子和王公大臣人手一本。
到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时也如此评价: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
他这么说不代表司马光不明白那段真实的历史,而是做为一名传统的,"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对于后世来说,太宗李世民执政表现太过于耀眼,他也只有秉承旧史的论调才能为尊者讳,为贤者讳!
做为大文豪、思想家兼政治家的司马光也如是说,就等于为李渊的负面评价板上钉钉,成为后世的主流。
李渊喜好酒色的原因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空穴来风的,做为大唐开国皇帝的李渊也有纵情酒色的时候,而这些后来都被利用了。
李渊出生于关陇世家的唐国公府,北魏八柱国之一,人生起点很高。成年之后李渊就娶到了大最为顶级的白富美——神武郡公和的千金,据说当时长安城想迎娶窦氏为妻的勋贵少年颇多,窦家的门槛都被媒婆踏破了。
但是都没有能够抱的美人归,因为窦家定了一条规矩,要来者连续三箭射中门口所画孔雀的眼睛。独独李渊去了后顺利的娶到了窦氏,还引申出一个典故雀屏中选。
这明明就是一个年轻俊杰啊!怎又是贪酒好色之人?
不久之后,少年俊才李渊却一改常态,变得胸无大志,贪杯好色。其原因就是千古暴君上台了。
隋炀帝杨广
登基伊始,也是为掩盖自己篡权夺位的历史,同时为了摆脱关陇军事贵族对于皇权的控制。杨广开始大肆杀戮,尤其针对关陇军功贵族。大臣们都人人自危,不少人也起而反抗,但是都被镇压家族被诛。
在残酷的现实环境面前,李渊处处小心,生恐哪一天就大祸临头。其后在窦氏的建议之下,他向隋炀帝进献名马、鹰犬,博得隋炀帝的欢心后谋取外放为州郡太守的机会,借以远离错综复杂的朝堂中心。
在地方上,李渊也事事小心,以宣示自己的与世无争。实际上他一直都在暗中观察时局的动向,隋炀帝的大肆杀戮和,正在迅速的掏空隋朝的统治根基。尤其是征伐的失败,让天下开始动荡不安。山东、河北一带的农民不堪重负,纷纷起事。朝内的一些有识之士都已经有了的感受。
一次,李渊在和宇文士及谈论时局时就相互试探过,李渊问:"不知您对于当前时局如何看待?"
宇文士及故意神秘的对李渊说道:"民不聊生,。唐公要有准备啊!"
两只老狐狸都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不久之后,京师一带流传着"当为天子"的谶言,这还是让杨广对朝中李氏高官都有些猜忌,特别是李渊刚刚为了镇压杨玄感起事,统领弘化郡等周围十三郡的兵马,位高权重。而且弘化郡离京城长安不远,万一?
于是杨广让使者督促李渊回京,李渊对此心知肚明自己手握重兵犯了忌讳。他用重金贿赂使者,并装出一副病重的样子。使者得了好处,回禀杨广说:李渊病重。杨广当时忙于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只是对李渊的外甥女(在宫中服役)恶狠狠的说了一句:"可得死否?"
中年李渊
王氏吓得魂飞魄散,回去连忙给李渊写信示警。李渊知道那个谶言挑动了杨广敏感的神经,于是他除了继续用重金贿赂杨广左右亲信为其说好话外,自己从此也混迹于酒色之中,同时日夜赌博。"通宵达旦,情忘厌倦。"
合格的政治家,往往是能伸能屈的。顺境之时就此一飞冲天,逆境之时可以低到尘埃。李渊的这种自污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杨广一度把他当成胸无大志,喜好酒色的庸才。而把怀疑对象转为邺国公李浑,杨广找了一个借口把李浑全族诛杀。而李渊得以躲过,还因此被隋炀帝杨广信用,升为晋阳留守。
晋阳起事谁为主导
古代能够成就大事者。天时、地利和人和。李渊也是如此。
杨广暴虐,已失人心。尤其是对于杨广恨之入骨,他们迫切的要推翻杨广的统治,在自己内部重新寻找一个符合他们利益的领头人出来。而李渊根正苗红,八柱国之一唐国公嫡系。这是人和。
自古定都长安、洛阳两京的封建政权,必定以山西为京师屏障。山西表里山河,依山畔水。民风彪悍,物产丰饶。是地理上的形胜之势,对于长安、洛阳有以高控低压倒性的战略优势。此为地利。
由于隋炀帝的倒行逆施,好大喜功。特别是"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各地的农民起义、贵族叛乱此起彼伏,隋朝统治已成之势。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隋王朝的军事力量还是颇为强大,双方的实力对比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因此李渊在等待天时的到来。
在担任晋阳留守的时期,李渊坐观天下风云之变,暗中加紧积蓄自己的力量。在这期间,他凭借自己的人脉和名望,让长子李建成在河东一带、次子李世民在太原招贤纳士。武士彟、长孙顺德、基、唐俭等日后一大批唐王朝的开国功臣都是这时候相继投靠的。
对外李渊继续采取守拙的策略,隐藏于幕后以免招到猜忌,他和晋阳宫监裴寂日夜饮酒赌博,许多事都是暗中指使李氏兄弟出面完成,这也是以后李世民得以修改历史的依据之一。
少年李世民
但是折节下士、招兵买马这些事没有李渊的首肯同意,当时一无名望,二则年轻的李氏兄弟能够顺利完成吗?都是修炼多年的宦海老油条,人家凭什么相信你们兄弟的话?都还不是看着你背后站立的勋贵家主、大名鼎鼎的唐国公李渊的魅力!
李渊喝酒赌博的同时,他高举大义的旗号,率军五千大败南侵晋阳的,使得骄狂一时的突厥骑兵不敢轻易南下。保证了太原一带的安宁。
同时,对于太原周围的农民军,李渊也坚决的镇压和收买。他于雀鼠谷击溃山西最大的一支农民军历山王,俘虏男女老幼数万人。通过这两次作战,李渊已经以太原为基地,把晋中一带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风云变幻。此时隋朝已彻底出现土崩瓦解之态,昔日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的隋军铁骑面对风起云涌的国内起义疲于奔命,龟缩于长安、洛阳和江都等几个战略要点再无还击之力。天时已至。
农历六月,在众人的"劝说"下,李渊决定起兵反隋。在清除杨广亲信王威、高君雅之后,李渊打着"尊隋"的旗号,将兵三万南下,进攻关中。隐忍多年的老狐狸终于露出了獠牙,尊隋是口号,伺机夺取关中是真。
从六月起兵到十一月攻克长安占领关中地区。除了霍邑宋老生一战稍微激烈之外,其它广大地区李渊大军如入无人之境,顺利无比。
一路上,各州郡隋军官吏纷纷归降,关陇军功集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各地农民义军领袖也领兵来投。这一切都是李渊多年的名声威望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所至。不然别人为什么要投靠你?
打着尊隋的旗号,瓦解沿途隋朝官吏军队;
一路凭借多年的关系联系关陇旧识,大肆封官许愿,最后几乎全盘接受关陇集团,这是重中之重。做为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军功集团,关陇集团举足轻重,他们投向那边,胜利的天平也就偏向于那边。
至于李世民,当时还是大军右路统军,虽然功劳也大。但在起兵到占领关中这一时期,他和李建成一样,其实都不是战略的主导者。
真正的大局主导者还是李渊本人。
两子相争李渊为何不阻拦?
在依靠关中、晋阳为基地,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按照李渊的设想:太子李建成位居中枢,协助李渊总揽朝政,选拔人才,安定地方。同时为大军提供源源不绝的兵源和粮草;秦王李世民带领大军横扫六合,荡平群雄。毕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身处乱世,政权、兵权掌握在自己人手中比较靠谱。
但是在平定群雄的过程中,李世民表现的太过于耀眼,在战争中迅速的成长。同时李世民借助在外的时机和个人魅力也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主要是以武将为主。
所以在统一全国后,大唐中枢形成了两个集团:太子集团和秦王集团。两个集团的目标都只有一个:打倒对方,夺取皇位!对于此,李渊早就心知肚明,他说过:"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但是他明明知道这样下去会发生严重后果,却优柔寡断,迟迟不出面表态。这让后世很不理解,前朝杨广谋权之事李渊也是亲历者,再往远说,五子争位,灵王饿死沙丘的惨剧史书上也都有记载,为何李渊的表现如此的拙劣?
李建成也是文韬武略
原因无他,李渊被亲情所困!前期的三子一女(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和),都是他和窦氏(壮年而逝)所生。在他的心中,窦氏永远都是白月光,是他心中永远的正室!所以他后来尽管纵情酒色,但是皇后之位永远都是窦氏的,其他的美人顶多都是妃嫔之位。
而这三子一女从小在窦氏的细心教导之下,都成长为一代人杰,个个英武不凡。手心手背都是肉,让李渊如何割舍的了?
李渊扮演着慈父的角色,希望诸子和睦相处。所以他时而偏向李建成,时而袒护李世民。但是他忘记了自己是帝国皇帝,从皇帝的角度考虑,位子只有一个,必须彻底的打压废除另外一个,断绝其的可能,才能保证皇位的顺利传承。
但是,李渊坐在皇帝的宝座上用父亲的角度考虑问题,他想到李世民,不忍心废除他。想着怎么安置李世民及其部属才好,在犹豫不决之时给了李世民绝地反击的机会。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悲剧,他没有充分预料到事情可能发展出的严重后果。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在李渊下定决心,叫太子、秦王入宫对质,准备做一个了结的时候。蓄谋已久的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并派遣尉迟敬德入宫逼迫李渊下诏,用武力完成了大唐皇位的交接仪式。
玄武门之变
这时大功告成的李世民入宫,扑在李渊怀里痛哭失声,表示自己的迫不得已。但是在另外一边,李渊的十个嫡系(李建成五个儿子、李元吉五个儿子)包括尚在襁褓的婴儿,被无情的杀戮。
李渊看着这个已经成长为一代狼王的儿子,他也。不知道是为自己的儿孙被屠而悲伤,还是为自己以后的命运而悲哀。
其后不久,被软禁宫中的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天可汗的旗帜即将升起,而刚刚被杀不久的亲人用自己的鲜血做了最好的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