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期是怎么铁腕改造自己的军队的?
早期的,看似是一方枭雄,面临的局面,却是极其严峻的。那么他是怎么铁腕改造自己的军队的?下面奇闻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他的做法吧。
朱元璋占领南京后的中国,其实是四角鼎力。北方是以中央政府自居,占有中原以及蒙古草原和西域的元王朝。南方除了占有淮西以及南京的朱元璋外,更有占有湖北荆襄平原的“汉王朝”,以及表面向称臣,其实却占据苏南地区割据自立的枭雄。
在这四家里,朱元璋不但是力量最弱的,而且还是处境最危险的,他的地盘其实是夹在三家中间。论军队实力,他比不上陈友谅,论经济实力,他比不上张士诚。而且更严峻的形势是,就算打败了张士诚和陈友谅,如果想统一天下,就必须要战胜元王朝,也就是要打败当时天下自强的——蒙古骑兵。
可当时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在朱元璋之前,红巾军起义也曾一度席卷南中国,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北伐,然而当进入北方平原,与强悍的蒙古骑兵交手后,由南方农民组成的红巾军却大多败下阵来,当时的元王朝,虽然后世史家常他们的“腐败无能”“昏庸”,但军事方面,彼时担负平定农民军大任,执掌元王朝军事大权的扩敦帖木儿(名)等人,可以说是不世出的,他们麾下的元军,也一改早期腐败无能的形象,战斗力直线恢复。
凶险的局面外加强悍的对手,使朱元璋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严明纪律,比如每攻克一处城池,都格外注意招降敌人中具有骑兵训练经验的将官并委以重任,甚至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在北方购买战马,然而大明军队真正摆脱“流寇”形象,实现脱胎换骨,成功升格为“国家军队”,却是以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为转折,因为那一年朱元璋遇到了一个人,并展开了一番决定大明军队命运的谈话——。那一年,也是刘伯温第一次受朱元璋邀请,到朱元璋麾下效力,在谈话中,朱元璋面对这位早已声名在外的浙东大儒,提出了一个困惑自己已久的问题:为什么天下义军这么多,却屡起屡灭,始终难以成事。
刘伯温却给出了朱元璋一个令人震惊的回答:因为农民起义有“九恶”,所谓的九恶,就是历代农民起义都不曾避免的九条错误,一恶“不敬孔孟,亵渎圣人之道,败坏天理人伦”;二恶“攻伐无度,形同流寇”;三恶“时降时反,相互猜疑”;四恶“粮饷不能自足,临阵不知兵法”;五恶“掠人妻女财产,只知取之于民,而不知养于民”;六恶“为将者心胸狭隘”;七恶“为士者缺乏训练,作战形同群殴”;八恶“胜时聚集,败时作”;九恶“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相互猜疑,互相攻伐”。史载朱元璋边听边“闻之勃然色变”。而刘基却毫无惧色,继而总结发言:“九恶不除,虽称义军,实则草寇流贼。”
放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番宏论,等于打了朱元璋一巴掌,但朱元璋到底是朱元璋,挨了巴掌后不但不怒,反而如获至宝,不但对刘伯温大加重用,而且依照刘伯温的九恶,开始了针对性的改革。这“九恶”中,涉及到军队的最重要问题,朱元璋也有了自己的办法,元朝“至正二十二年”,朱元璋设大都督府,并正式确立军规二十二条,同年在南京设刑台,公斩二十二名犯事军官,从而震慑全军。这个改革最重要的效果是,之前的明军虽然阵容庞大,但制度松散,管理疏散,可以说是草台班子,这之后的明军,却有了自上而下完备的军事制度,和条令森严的军规。
之前朱元璋抓军纪,虽然常如,但基本就是一阵风。风声紧的时候军队纪律就好,风声松了军队纪律就坏,这以后一切有了规章制度,不管风声松紧,一切都按制度来。军事制度立刻焕然。这之前的明军,好像一个内力深厚,却经脉不通的习武者,虽然不断的集聚力量,但始终不能把力量爆发出来,反而经常闹得内力失调,在这以后,明军算是彻底打通了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