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三位科举状元为何接连惨死?
嘉靖年间三位状元为何接连惨死?下面奇闻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世人都说,无巧不成书,可事实往往是现实比戏剧更充满了巧合,也不知是不是上帝一时兴起,和普罗大众开起了玩笑,如明朝嘉靖朝三“丑”状元的人生境遇,就充满了悲剧的戏剧效果。
三“丑”状元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分指嘉靖年间的三个状元,说是“丑”,不是指“貌”丑,而是他们中状元的年份分别是嘉靖二十年辛丑科,三十一年癸丑科、四十四年乙丑科,都带有一个“丑”字。
明朝时期的状元可不比现在所谓的高考状元,那时的状元是三年一次,全国的考生闯独木桥,力压群雄摘得最高桂冠者方为状元。获得状元头衔,不敢说百分百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可也能加入翰林,仕途坦荡。但这三“丑”状元,却个个人生坎坷,最终死于非命,也算得上嘉靖期的科举“魔咒”。
首先来说下三“丑”状元中的第一个,辛丑科状元沈坤。
沈坤是江苏淮安人,也是淮安第一个中状元的人。沈坤中状元以后,走的是状元正常的仕途之路,先是被授予修撰,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十五年不得升迁,而后才得出任右春坊右谕德,成为太子潜龙之时的老师,有了点光景。然后又不知何故,调任闲职,到南京任祭酒打酱油去了。
沈坤一生虽然仕途不顺,但人生也是极其彪悍,因为他干了一件许多武将们都做不了的事情,那就是抵御。
嘉靖三十六年,沈坤因母丧回乡丁忧,期间碰上倭寇进犯淮安。沈坤挺身而出,以自己的威望号召乡里组织起了一支抵抗的民兵,身先士卒,一番苦战过后,终于击退来犯之倭寇。
倭数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时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赀募乡兵千余屯城外。倭纵火焚烧,官兵且却。坤率兵力战,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
目前在淮安市东北30公里处有一个人工规程起来的大土丘,名为埋倭山,就是后人为了纪念沈坤在姚家荡一役中杀死了800多倭寇。
抗倭为沈坤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也为他的悲剧下场埋下了伏笔。
在抵御倭寇的过程中,沈坤作为一军之主,“遂以军法榜笞不用命者。其里中虽全。而人多怨之。有儒生辈为谣言构之”,以军法惩罚不听命的士兵,遭到了一些人的怨恨,并编造谣言,诬陷他“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于是将沈坤捉拿下,最终瘐死狱中,令人唏嘘。
三“丑”状元中的第二位名叫陈谨,癸丑科状元,福建福州人。
相对沈坤,陈谨的仕途顺畅一些,却也是一波三折。登第后,陈谨先是被授予翰林编修,嘉靖三十四年,陈谨奉命册封藩府,却因为生病的原因没能按时完成,于是被外放为惠州推官。
要知道翰林是清要之官,虽然品级低,但因为明朝“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潜规则,地位极高,被外任出去当推官是一个很重的惩罚了。所幸,陈谨到任后治理有方,被看重并多次提携,升迁右春坊中允,重新回到词臣的升迁轨迹。
嘉靖四十四年,陈谨父亲病逝,回家丁忧守孝三年。结果,这样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官员,“忤其乡戍海之卒。被众聚殴而死”,陈谨在家守制时,碰到上门索要粮饷的官兵和家丁发生争执,混乱中陈谨被为乱梃所误伤,卧病在床一月后去世,年仅42岁。
假若不死的话,以陈谨的年龄及徐阶对他的重视程度,飞黄腾达,进入内阁不在话下,没想到却被“流弹”所伤,死于一场小小的争执之中。
三“丑”状元中的第三个为范应期,乙丑科状元。
范应期此人早期人生极为励志。和沈畅、陈谨由院试、乡试、会试一步步考上不同,嘉靖三十三年参加乡试之时,范应期的文章直接被督学评为“劣等”。不得已,范应期靠捐纳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而取得会试资格,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差生靠“赞助费”上了名校。但就是这样一个差生,范应期凭着在国子监十年苦读,终于在嘉靖四十四年状元及第,大大出了当年乡试卷被评为劣等的恶气。
范应期仕途较为顺利,中举以后,先是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而后升任中允,十二年官至国子监祭酒,然后致仕回乡。虽然没有入阁,但也是翰林词臣,清贵至极。
但范应期没想到,仕途上一帆风顺的他,着实被他儿子坑了一把。
“乃子不肖,牟利殖货,敛怨乡曲,巡按御史彭应参憎之,募民讦其过,里中奸豪因百端窘辱之”,儿子一心想着发财,行不法之事,得罪了乡里,在巡按御史的怂恿下,当地豪强百姓对范应期百般羞辱。范应期最终不堪忍受,自缢而死。
读完嘉靖朝三“丑”三状元的人生经历,令人感慨不已。其实这三人的命运在嘉靖年间并非特例,只是巧合的是这三人都是状元才为人瞩目。嘉靖中期,于内嘉靖皇帝集权于一身,对臣子多猜忌,掀起党争之祸;于于外倭寇入侵,社会矛盾激化,百姓生活不安。这三位状元不论是丁忧还是致仕回乡,都受到时事影响,遭到诬陷,不得辩白,乃至死于非命。以状元的光环尚且如此,试想在当时的普通百姓,生活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