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八年时间从亭长到皇帝,刘邦是如何成长的?
,西汉开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对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接下来奇闻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邦年轻时不干活,整天,快四十岁都没结婚。可是恰逢秦末乱世,他却在48岁时,不仅推翻,还打败霸王,最后建立大汉四百年江山。从到皇帝,仅仅8年时间就做到了,这不得不让人叹服,如果能力是天生的,为什么他早期毫无作为?如果全靠起事后摸索,这种学习能力也太强了吧?
在沛县起事之前,刘邦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混混”,更不能说毫无作为。如果硬要给刘邦定下标签的话,那应该是“游侠”和“胥吏”。很多人都忽略一个问题,刘邦只比小三岁,他俩是一个时代的人。这是一段特殊的时期,因为它跨越了两个时代,一是,一是帝国时代。因此,刘邦的生活方式也有前后巨大的差异。
刘邦虽然出生平民,但是家庭相对富裕,曾祖父刘清是大夫,祖父被魏王封为丰县,直到刘太公这一代,因为战争的关系,家世不再显赫,但是也并非普通人家可以比拟。刘太公兼顾农商,善于理财置业,又为人豁达,在地方上属于“父老”级别的人物。刘邦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发小是同伴,两人的老师叫马维,如今丰县还留有“马公书院”的遗址。
随着年龄慢慢长大,刘邦不爱读书,而是想做一名“游侠”,他人生中有了第一位偶像,那就是魏国的“”。当时正处于战国末期,以信陵君等为代表的各国权贵大兴养士之风,游说之士和游侠十分活跃,最典型的就有的“”和信陵君的“窃符救赵”。因此,四处交友、行侠仗义,是当时平民阶层跻身上流社会的常见途径。
这也是刘邦早年不事生产的主要原因,当他成年后,想去魏国拜在信陵君门下,走到半路才知道信陵君早已去世。后来信陵君之前的门客在外面招揽游士,于是刘邦就成为张耳的门客。沛县距离外黄有数百里之远,而刘邦爬山涉水数次拜访张耳,由此可见,刘邦的意志之坚定。除此之外,刘邦还有点文化,有点武力,家里也有点钱。
当然,游侠和游侠也有区分,若以等级来划分,刘邦应该属于“乡镇”级别,在丰邑是大哥大的人物,手下有卢绾、、等人。但是到了县城沛县,才是大哥大的人物,刘邦见到面后要问声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沛县推行“秦法”,刘邦不能再继续他的游侠生活,此时他已经36岁。为了适应新环境,刘邦变成另外一种人,那就是“胥吏”。
刘邦之所以能当上亭长,主要归功于刘太公。秦朝实施的是“郡县制”,朝廷只能管到郡、县一级,县以下“乡、亭、里”的负责人都由本地人推荐,这些人往往都是“父老”的身份。刘邦的工作能力如何,史料没有记载,但是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却处理得非常好,、、等人非常赏识他,从这点来看,刘邦的个人素质并不差。
之后,外来豪强吕公原意把女儿嫁给刘邦,更说明他的个人魅力。要知道当时刘邦快到40岁,而且还有个私生子。同时,刘邦又有了第二个偶像,那就是秦始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刘邦能够迅速地适应新环境,也能把握住机会。当揭竿而起时,他再从胥吏变成起义领袖。同时,他知人善任、能屈能伸等能力,也非常人所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