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两国谁的势力更大呢?为何越国能灭吴国?
吴越两国连年征战,已经形成了近乎于世仇的敌对关系,那么就两国的综合实力来看,哪一个更加具有优势呢?能够灭吴,依靠的又是什么呢?
越国位于之南,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灭吴后尽有吴国故地,其地盘扩展到了今山东东南部,成为一个东方大国。越国到春秋晚期越常时,,称王兴霸。《越绝书》记载:“越王夫镡以上至无余,久远,世不可纪也。夫镡子允常,允常子,大霸称王。”《·越世家》正义引《舆地志》云:“越侯传国三十余叶,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镡,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吴越春秋》也说:“夫镡生允常,常立,当吴王、、之时,越之兴霸自允常矣。”允常即位的时间,无确切的年代记载。根据《吴越春秋》的说法,“常立,当吴王寿梦、诸樊、阖闾之时”,吴王寿梦至阖闾,历六世:寿梦、诸樊、余祭、余昧、僚、阖闾,吴王寿梦在位是公元前585—前561年,如果从寿梦的最后一年算起,到允常逝世(公元前497年),允常在位也有六十余年。而根据《舆地志》的说法,“至周敬王时,有越侯夫镡,子曰允常”,周敬王在位是公元前519—前477年,允常即位最早也在公元前519年以后。但越王允常在位的时间较长,是可以肯定的。
前些年曾于绍兴地区出土两件越国青铜戈,上面铸有铭文,据曹锦炎先生考证,作器者为越王得居,即越王允常。铭文记载了越国先称王、铸造铜戚佐称王的内容,为史所失载。通过铭文,印证了越国自允常始称王的史实。越王允常如何开疆拓土,史无记载。但从先秦、两汉文献的一些零星记载看,此时越国的疆域往西、往北均有拓展。先看北界。《越绝书·记地传》云:“大越故界,浙江至就李,南姑末、写干。“觐乡北有武原。武原,今海盐。姑末,今大末。写干,今属豫章。”“语儿乡,故越界,名曰就李。吴疆越地以为战地,至于柴辟亭。”《越绝书》指出就李、语儿乡、柴辟亭、武原是吴疆越地的分界。就李,即《左传》和《史记》所载之檇李,《吴越春秋》作檇里,三者当系同一地点。
那么,檇李究竟在哪里呢?元《嘉禾志》记载在嘉兴县境:“(嘉兴县)檇李亭,在本觉寺,左传越败吴于檇李即此地也。”《左传》注也说在嘉兴县:“吴郡嘉兴县南有檇李城也。”《史记》集解也引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南有檇李城。”而明《嘉兴府志》记载在桐乡县濮院之西:“桐乡县,檇李城,在濮院之西,濮院即古檇李墟也。”两者虽然略有差别,不过濮院正位于与嘉兴的交接处,相距不远,故桐乡的濮院镇之西,即为当年檇李城的城址所在地。语儿,就是《国语·越语》说的御儿,地在桐乡县的崇福镇一带,当地尚有女儿乡旧址。柴辟,在旧址上曾建有亭,名柴辟亭,案《浙江通志》云:“柴辟亭当属石门县”,即今桐乡县石门镇附近。今嘉兴市西南,桐乡大运河以东这块地方,即东至桐乡屠甸镇和嘉兴洪合乡,南至桐乡崇福镇,西至桐乡石门镇,北至桐乡濮院镇,相传为吴越檇李之战的战场。有人根据元《嘉禾志》、明万历《嘉兴府志》等地方志书的记载,认为沿今天海盐县的武原、于城至嘉兴西南的洪合乡、桐乡县的濮院、石门直达崇福一线,是春秋晚期吴越两国的界线,檇李城恰好位于这条边界上,无论是吴犯越,还是越犯吴,这里都首当其冲,双方都建筑了较多的军事设施,布置了较多的兵力,因此战事不断,在其周围一带形成了广阔的战场。多数学者也认同此说。
但是,允常时越国的势力应该已经突破武原、檇李、语儿、柴辟一线。《越绝书·吴地传》记载:“娄门外鸿城者,故越王城也,去县百五十里。”“娄门外马亭溪上复城者,故越王余复君所治也,去县八十里。”“马安溪上干城者,越干王之城也,去县七十里。”从《越绝书》的这些记载可知,越国在距吴国都城娄门外一百五十里处建有鸿城,娄门外八十里处建有复城,娄门外七十里处建有干城。关于娄门方位,据《吴郡图经续记》记载:“吴王阖闾建城之始,立陆门八。其东曰娄门者,娄,县名也,盖因其所道,秦谓之疁,汉谓之娄,今之昆山,其一地也。”据此可知,娄门,即吴国都城之东门。在此之东七十里之干城、八十里之复城、一百五十里之鸿城,其地当在今昆山、嘉定境内。说明越王允常时,吴国都城东面大片地域属于越国,这有史籍记载为证。《史记·越世家》记载:“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越绝书·吴地传》记载:“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娄北武城,阖庐所以候外越也,去县三十里。今为乡也。”“宿甲者,吴宿兵候外越也,去县百里.”《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吴王阖庐为了对付越军,在都城娄门外处处设防,屯兵备战,甚至连东门也不敢开,足见吴国都城的东面是越境,且有足以威胁其安全的越国军事力量。
根据上述,可以证明越国允常时的北面疆界不是《国语·越语》所说的“北至于御儿”,也不是《越绝书·记地传》所说的“大越故界,浙江至就李”、“语儿乡,故越界”。允常时越国北界当在今江苏昆山至上海嘉定一线。再看西界。《国语·越语》记载:“西至于姑蔑”;《越绝书·记地传》记载:“大越故界,(西)南姑末、写干”。姑末,即姑蔑。《左传》哀公十三年曾提到它:“六月丙子,越子伐吴,为二隧,畴无余、讴阳自南方,先及郊。吴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弥庸见姑蔑之旗。”越军中有“始蔑之旗”,说明姑蔑是越国辖地。《左传》杜预注也说:“始蔑,越地。”据《清一统志》,故蔑故城在今浙江龙游镇之北(龙游本县,已废,地并入衢县及金华县)。写干,《越绝书》记载:“写干,今属豫章。”汉时以今江西省地为豫章郡。《淮》记载:“越人欲为变,必先田余汗界中。”《通典》记载:余汗为“越之西界。”余汗即今江西余干县。故写干即今江西余干,为“越之西界”。《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之汭,越公子仓归王乘舟。仓及寿梦帅师从王,王及圉阳而还。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昭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518年,率舟师侵袭吴国,越王允常派大夫胥犴到豫章之汭去慰劳楚王,越国的公子仓把乘舟赠送给楚王,越公子仓和越大夫寿梦还领兵跟随楚王。
据清顾栋高考证,豫章之汭,当指今鄱阳湖东岸。《春秋大事表》云:“豫章之汭,则为今日之鄱阳湖无疑。何则?饶之余干县,为越之西境,鄱阳县为楚之东境,俱滨鄱阳湖。楚以舟师略吴,而越归王乘舟,俱在水际,舍此更无别处交接。”越国西境“由衢历江西广信府至饶之余干县,与楚分界。”综上所述,越王允常时越国的疆域,已拥有浙江全境,北到江苏昆山、上海嘉定一线,与吴接壤,西至江西余干,与楚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