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在古代有哪些作用?有哪些历史变迁呢?
从发掘的情况看:余姚江的人居历史最为久远,余姚江的船舶历史也最为久远。在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人们不仅发掘出了6000多年前,人类种植水稻的历史线索,而且还发现了7只木桨和一个陶制的独木小船。站在“河姆渡”古渡口,我不禁遥想6000多年前的这些栽培水稻的先驱,是否会划着独木小船顺江而下,不出20公里,就可到达余姚江就与奉化江相汇,进入两江合流而成的涌江。这个所谓涌江,实际上是短短的一段近海江口,海水涨潮时,江潮回涌,故谓涌江。它完全可以载着先民的独木小船,向东再漂几公里,那里就是东海了。河姆渡的人很可是我们最早亲近大海的先民。
明州的通海三江,为这方水土提供了向海洋发展的一切可能。宁波的鄞州区,早在古代就是备受关注天朝关注的地区。秦一统天下后,以三江口为天然界线,划分出鄞、鄮、句章三县(为会稽郡所辖)。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把鄞县、鄮县、句章三县设为鄞州。不久后,又废鄞州。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大廷决定在此地设立州治时,取其境内“四明山”的“明”字,称其为明州,后世就以“四明”代指明州。史载公元752年,日本孝谦朝三艘遣唐使船驶抵明州港,开了明州港对外开放的历史。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到了三江口,与今天宁波城的中心区鄞州区完全重合。庆元元年(1195年),升明州为庆元府,府治仍设在鄞县(即三江口)。隋代开始,开凿京杭大运河,又开凿了明州到杭州的杭甬运河,即浙东运河。从明州出发,沿甬江而上到钱塘江,经杭州与大运河相连,然后,北上可抵达古城开封,而后转运长安。明州在海洋交往与贸易上先行一步也顺理成章。
据史料记载,唐贞元廿一年(805)九月,来浙江天台山学佛的日僧最澄(767-822),经明州回国时,除带走大量经文外,还带了浙东的茶树和茶籽。这是中国茶输出海外的最早记载,最澄也因此成为海上茶路与禅茶东传的开创者。2006年起,宁波连续几年召开“海上茶路国际论坛”,2009年笔者赴宁波考家,古明州三江口码头遗址,已经辟为“海上茶路启航地”,当地政府在这里已建起了一个“海上茶路启航地”纪念公园。
大唐后,宋廷采取了鼓励贸易政策,淳化三年(992年)两浙路由杭州移至迁至定海县(今宁波镇海),后迁入明州城内,不久又迁回杭州。咸平二年(999年)真宗下诏令在杭州和明州各设市舶司。
明州独立设市舶司后,使得这里的外贸易的地位迅速上升。熙宁七年(1074)前,高丽使者皆由山东登州(蓬莱)登陆,再由陆路到都城开封“朝贡”,即“朝贡东路”;但元丰三年(1080年),下令“凡中国之贾高丽与日本诸藩之至中国者,惟庆元得受而遣焉”,即“朝贡南路”。这一政令使明州一时成为高丽和日本贸易的唯一通道,使明州不仅商贸地位进一步提高,而且成为了一个国际知名的东方大港。
补记:2016年前,我在宁波考察时,遇到宁波报业集团新闻办的谢主任,他说,宁波近来一直在筹备申请,大运河与海上双世界遗产。两种重要的水路大通道交汇于一个城市,这还真是宁波的得天独厚。
图:《宁郡舆地图》,此图大约绘于1846年至1850年,是迄今发现最为精细的古代宁波城厢地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