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虎符为何没有人造假 虎符最后为什么会被废除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接下来跟着奇闻网小编一起欣赏。
大家都知道玉玺是至高权力的象征,但它并不是掌握兵权的信物。
玉玺
在早期历史上的叛乱,反叛者多是善于带兵打仗的将领,他们手里握着兵权,被皇帝所忌惮。所以为了避免部队不被人胡乱调用于自己的私事,也为了皇帝更好的管理,便需要用一种信物来控制军队,这种信物称为“兵符”。当时老虎是百兽之王,在战斗中总是十分勇猛不会落败,因此军事也以虎为尊,于是后期的兵符基本都雕刻为虎的形状,因此也被称为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在我国历史上的时期,使用铜制作,虎符的背面雕刻着铭文,,右边存在皇帝手里,左边一半发放给统兵的将军或者地方的驻守,都是单独的虎符,每一个军队和地方的都不一样,一个虎符只能调动自己的部队,调兵时,皇帝就派遣使臣带着另一半前去,把两个虎符,是真的才可以调动部队。它的形状并不是都以虎为形态,有的还会雕刻成老鹰和龙等等。
铜制虎符
最早有上天来决定皇帝这样的说法,于是通过信仰大家都会对皇权十分的尊敬。虎符就有这样差不多类似的信仰在里面,它的出现,给军权加了神圣的色彩,还能强化中央集权,易于皇帝管理,也让士兵的忠诚度加深。所以当时就有了这样的说法“只认虎符,不认人。”
l 那就会有人问只认虎符不认人,为什么没有人偷虎符造反呢?
首先虎符的存在就是为了不让别人带兵反抗,它的存在也说明了古代的忠君思想非常的,在军队里所学的就是忠于皇帝。再加上虎符是一地一个所能带动的军队有限,翻不起大浪。
不过有这样一个偷虎符调动部队成功的典故—窃符救赵。信陵君为了救,去偷了虎符。但当他把虎符给了当地的将领时,将领却不肯发兵,因为他出兵前得到的诏书是让他驻扎邺城,但信陵君却要带兵打仗,于是并对此感到怀疑。信陵君的门下宾客趁其不备将他杀死,借助信陵君的名声这才成功调令部队,进兵攻打了。
信陵君窃符救赵
这个典故说明调动兵队并不是只看虎符的,还需要皇帝的诏书,并且就算你有完整的虎符你如果仅是一个的话,也没有办法调动部队。想要调动军队反抗可谓是难上加难。
l 仿制难
它的仿制也十分的艰难,毕竟它并不是纸类的钱财可以大批量的出产。虎符是的只有一块,很多人甚至都接触不到它。不知道长什么样怎么去仿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一枚铜质的虎符,它的文字、纹路都十分的复杂,并不是一个铜质的虎形然后被分为两块。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虎符身上又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了能调动的军队,和军队能行动的范围,但制作却十分的小巧。所以想要仿制还需要知道上面的内容。
就像现在的仿制假币,还需要知道纸币上的花纹和隐藏的彩印,并且在当时不论是青铜冶炼技术,还是冶铁技术,都只掌握在集权者的手里,普通人连这种技术都学不到,更别说去触碰那些制作的材料工具,万一没处理好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虎符
l 虎符被利用的故事
当然虎符在战斗中有时候会被利用。在《演义》中,因为的失败开始后退,趁此机会命令大将军攻打南郡,并俘获了驻守的陈矫,拿到当地的虎符后,借用虎符调动荆州的军队去救被拿下的南郡,趁着这个时间派袭击了荆州,接着又用这个方法拿让拿下了襄阳。诸葛亮只凭虎符便把曹操的军队全部调开,不费便拿下了三座城池,巧用虎符的方式让当时东吴的惊掉下巴。
等到了隋代的时候虎符被改为了麟符。到了唐代时为了避免李虎的名字,又将其改成了其他动物的样子。在后世中逐渐演变成了令牌等这种动物形态的“兵符”就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它废除于。
令牌
虎符为什么会被废除?
原来早在唐宋迎来了盛朝的时期,冶炼技术并不是集权者所拥有了,而且民间的制造水平越来越高,部分工艺甚至都超过了官府的技术,虎符的防伪越来越难做。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真容也有神秘性,并且每件事情并不是皇帝亲自去办,便有了代行皇权的人—宦官
宦官
在《资治通鉴》中曾提到过袁绍带兵杀入东汉皇宫时:宦者不分大小全部杀完,大概有两千多人。在《·宦官传》中有一句“品官黄衣已上三千”可见在时宦官的数量已经十分的可怕了,到了时宦官的数量更是超过了七万人,为了完善这种宦官的机构体系,使得皇权不能再去依靠简单的虎符了,要靠别的方式。于是当时就出现了和这样的机构来操作。
l 每个时代的管理方式也不一样
虎符的存在,也让驻守的军队之间没有什么交流,古时候通信的技术又很差,如果将军没有虎符可能连将军都认不出来,于是大家只听信于虎符。唐宋时期,流动性就开始变大。的时候为了避免虎符是假的,更是施行了以文制武的制度,文官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可以识别出诏书的真假。宦官和圣旨构成了更好的防伪体系,虎符就慢慢变的鸡肋了起来,也就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里。
不过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一个小小的虎符却成就了当时稳定的统治。虎符的存在一直到民国才被废除,就可以看出它的作用在后期就变得有些鸡肋,但也有很多的作用。它的防伪也做得十分的巧妙在配上诏书的使用,便牢牢把兵权掌握在了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