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大臣和清朝大臣在朝堂上的行为有那么大的区别?背后有
今天奇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大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清朝的大臣,可以说很少有敢顶撞的。对于皇帝做的那些事情,就算他们有不同意见,几乎也不敢直接给皇帝提出来。
而不一样。明朝的大臣都敢直接和皇帝叫板,如果对皇帝有意见,都敢直接说出来,有时候还会和皇帝僵持下去。
明朝曾经出现过和皇帝两位长时间不上朝的皇帝。他们为什么不上朝了?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朝中大臣不同意皇帝观点时,逮着皇帝就向他禀报申辩。皇帝拿他们实在是没办法了,干脆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躲在皇宫里面不出来了。
都是中国皇权社会最晚期的两个朝代,为什么明朝的大臣和清朝的大臣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我认为,明朝的大臣和清朝的大臣有这样的区别,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两个朝代大臣的地位不一样。
明朝大臣的地位,肯定比清朝大臣的地位高很多。
明朝是汉人的朝代,整个朝廷运行的规则,都是按照之前的方式来推进的。经过大汉、大唐、大宋等朝代的延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非常的体系。尤其是到了唐宋的时候,朝廷中的大臣向皇帝提意见,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而且大臣也把向皇帝提意见,看成是一种荣耀。皇帝呢,也把这种敢于向他直言不讳提意见的大臣,认为是直臣。正是因为继承了这样的文化传统,明朝的大臣也就敢于直言进谏了。
清朝的大臣不一样。清朝的大臣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满人大臣,还有一部分是汉人大臣。满人是从奴隶社会走过来的,所以在他们的传统中,皇帝就是主人,大臣就是皇帝的奴仆。奴仆就要对主人绝对忠诚,主人说什么,奴仆就要按照主人说的去办,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我们看到满人大臣,一直对皇帝自称是“奴才”,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是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所以满人大臣很少反对皇帝,很少对皇帝提意见。
汉人大臣倒是有直言进谏的传统,但是由于在清朝的官场里,汉人大臣比满人大臣低一个等级,他们在朝廷中属于二等公民,根本就没有什么发言权。
既然没有什么发言权,哪里还敢对皇帝说不?哪里还敢指出皇帝的错误?
二、清朝的皇帝有高超的御臣术,明朝的皇帝这方面没有经验。
清朝的皇帝整体文化水平,比明朝的皇帝要高一些。这也使得在管理上,具有更好的经验。
我说清朝的皇帝管理经验更好,是因为清朝的皇帝既学习了中国古代帝王管理的传统,又延续了少数民族的统治经验。这样一来,清朝皇帝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既有“忠孝仁义”这一套,也有“主子奴才”这一套。
他们有这一套运行规则,所以就使得那些大臣们在和皇帝打交道的时候,常常搞不清楚究竟该怎么办?
尤其是那些汉人大臣们,他们不愿意成为一个奴才,想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但是往往这样做,又会受到皇帝的强力打击,总是让皇帝不满意。这样一来,皇帝和大臣之间,就经常发生矛盾。也因此,皇帝会不断告诫大臣,教训大臣,使得那些大臣们,只能够唯唯诺诺。
张廷玉是,他在皇帝的时候很受重视,到皇帝的时候,雍正甚至给他打包票,让他配享太庙。但是到了皇帝的时候,不断打击他。由此可见,就算是做到了张廷玉那样,曾经得到了两朝皇帝的高度信任,依然最后免不了被打击的结局。
就算是同样一个皇帝,依然会不断地蹂躏大臣。比如说曾经和关系极好,雍正皇帝任何问题都要找他商谈。但是没过多久,雍正就开始打击年羹尧,最终还把他赐死。
再比如。岳钟琪对雍正,而且仗也打得不错。雍正本来也没有想过要杀他。但是却把他关在监狱里两年的时间。等到大家觉得皇帝可能要杀岳钟琪,因此判他斩立决的时候,雍正皇帝又来了一个斩监侯,把他给放出来。
明朝的皇帝不一样。没有这样的御臣术,他们对大臣的管束,也没有这么严格。再加上他们骨子里也受到的的影响,因此对大臣们,虽然表面可能很不满意,内心深处还是认可他们的。所以不会这么打击他们。
有以上两个原因,因此清朝的大臣都服服帖帖,而明朝的大臣就不驯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