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后来为何会销声匿迹,退出三国的舞台?
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奇闻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看,大家都知道,前,马岱一直在诸葛亮帐下听令,而且很活跃。可是诸葛亮死后,却没有马岱的消息了。马岱去了哪里?据说马岱带着家人悄悄地离开了蜀汉。马岱为什么这样呢?你看看在诸葛亮生前马岱都干了些啥!
原文描写:却说望见被诱入谷时,不胜忻喜。马岱一齐放火,将欲尽情烧死。忽天降大雨,火不能着,人报走了司马懿。孔明闻知,仰天长叹曰:“,成事在天!”孔明收兵,回到渭南大寨,安营已毕,魏延告曰:“马岱将葫芦谷后口垒断,若非天降大雨,延同五百军皆烧死谷内!”孔明大怒,唤马岱深责曰:“文长乃吾之大将,吾当初授计时,只教烧司马懿,如何将文长也困于谷中?幸朝廷福大,天降骤雨,方才保全;倘有疏虞,又失吾右臂也。”大叱:“武士!推出斩首回报!”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诸葛亮设计火烧司马懿,魏延的五百兵为诱饵。等魏延将司马懿引进上方谷内时,马岱放火。按理说只是火烧司马懿,魏延是自己人,应该等魏延出来时再放火。可是马岱是司马懿和魏延一块烧,要不是天降大雨。魏延的五百兵就成了司马懿的陪葬品了。
众将见孔明怒斩马岱,皆拜于帐下,再三哀告,孔明方免,令左右将马岱剥去衣甲,杖背四十,削去平北将军、陈仓候官职,贬为散军。马岱责毕,回到旧寨,孔明密令樊建来谕曰:“丞相素知将军忠义,故令行此密计,如此如此。他日成功,当为第一。可只推是教如此行之,以解魏延之仇。”岱受计已毕,甚是忻喜,次日强行来见魏延,请罪曰:“非岱敢如此,乃是长史杨仪之谋也。”延大恨杨仪,即时来告孔明曰:“延愿求马岱为部下裨将。”孔明不允。再三告求,孔明方从。
诸葛亮佯装要斩马岱,大家求情,打了马岱四十军棍,削去军职。然后再派人秘密告诉马岱计谋。看到这里,我们才明白,原来是诸葛亮要杀魏延。马岱是执行者,此次没有成功,魏延这个冤大头还没有觉察,而且友很快中计。自己主动把马岱要到自己身边,把怨恨归罪于杨仪。
后来一切都在诸葛亮计划之中:杨仪在门旗影内,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于阵前,手指魏延,忻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吾提备,今果应之。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却惧他三分;他今已死,天下谁敢敌吾也?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有何伤哉!”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言未毕,脑后忽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原来孔明火烧木栅寨时,实欲将司马懿、魏延皆要烧死,故与魏延五百军为引诱之兵;不想天降大雨,其计不成,却诈归罪于杨仪,又痛责马岱,授以密计,只待口中之言,便斩魏延。
魏延成了冤大头,精明的杨仪却成了背锅侠。后来,杨仪见不委用,口出怨言曰:“昔日丞相新亡之时,我若将全师投魏,不致如此受寂寞也!”近臣闻知,奏与后主。后主急召等商议。费袆出班奏曰:“向者,杨仪于丞相前累谮魏延,因此逼反,人皆知之。”后主大怒,即将杨仪下狱勘问,招成,欲斩之。蒋琬奏曰:“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曾立功劳,未可斩之,当废为庶民。”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中嘉郡为民。仪羞惭至甚,自刎而死。自此两川太平。直到杨仪自刎而死,一切。诸葛亮生前早已观察出魏延和杨仪这两人的重大缺陷,都不是辅佐后主的人选,而且还会起反作用。有诸葛亮,还能压制住这两个人。诸葛亮死后无人能压制住这两人。后期蜀汉人才凋零,这两人还不能不用。因此在诸葛亮死后遗计除掉了这两人。
魏延做了冤大头,到死也不知是诸葛亮所为。杨仪成了这一切事件的背锅侠。而真正的当事人执行者马岱呢?估计马岱也感觉出来危险,或许诸葛亮早已给他指明了一条出路。不敢怎样,从此马岱销声匿迹了,永远退出了三国舞台。